第66章 黑科技风帆系统68(1 / 2)

为了在保证一定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操作人员的数量,那么就需要减少船帆数量、增大船帆面积、简化操作难度,这种粗暴方案的背后,风帆系统的建造就会非常的复杂。就像后世各种一键操作的背后都是无数技术的集合应用。

而朱绍华的招数就是一力降十会,用自己所拥有的超越这个时代的材料,直接怼出超越这个时代的黑科技。

他准备制造一个类似“马耳他猎鹰”号帆船的DynaRigs风帆系统。

马耳他猎鹰号帆船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帆船,其独特的风帆系统曾引发过巨大轰动。

马耳他猎鹰号帆船的桅杆与帆桁组成鱼骨状结构,帆桁呈弧形,加装上帆布后,整个风帆被固定成类似机翼的形状,通过转动桅杆,调整船帆角度,能最大效率的利用各个方向上的风力。

帆桁就是桅杆上的挂船帆的横杆,分为水平帆桁和斜帆桁。

体现在朱绍华的仿制方案中,就是复杂的桅杆,在米面蓊加持下,依然极致复杂的“搭积木”。

朱绍华最早的计划,是在船体中做几個超大号的套筒轴承,将桅杆插在套筒轴承中,通过旋转桅杆来实现风帆角度的调整。但粗略估算后,十几吨的桅杆重量让他乖巧的知难而退:能做出来,但是转不动啊!

调整后的折中方案,就是增加帆桁的数量,将整体的鱼骨状横帆,拆分为数道单独的横帆。然后将桅杆固定,在桅杆外面增加一节节的轴承套筒,每一道横帆固定在一节轴承套筒上。

这样,就可以通过绳索来牵引单独的一道横帆,使其旋转到合适的角度。

为了更进一步的节省人力,朱绍华在两节轴承套筒中间,设置一道与弧形帆桁垂直的水平支撑横杆。

牵引横帆的绳索,以支撑横杆顶端的滑轮为支点,通过中空的桅杆向下引到甲板下的风帆控制室。

风帆控制室内,为每一道横帆设置一个带有角度标识的绞盘,船员通过转动绞盘,就可以将横帆旋转到指定的角度。

帆桁之间悬挂帆布,帆布背面附加一号合金树根间列排布作为支架,增强帆布的强度及稳定性。这样一来,每道横帆都是有固定弧度的硬帆,犹如机翼一般,能充分利用侧向风力带来的压差。

每道帆桁上的设置有滑轨,帆布与上下帆桁的连接方式采用类似竖向百叶窗帘的结构,固定在帆桁的滑轨中。

桅杆侧面设置有“窗帘盒”,收起的风帆将收拢在“窗帘盒”内部。

控制“窗帘”式风帆展开与收拢的绳索,通过帆桁与桅杆连接处,进入中空桅杆内部的绳索专用空间,延伸到首层甲板下的风帆控制室,通过绞盘控制,像操控窗帘一样操控帆布的展开与收缩。

当然,在风帆展开的状态下,即便是分为数个横帆,依然需要巨大的力量,所以在大幅度调整船帆角度时,可以先将“窗帘”收起,没有帆布招风,调整角度就轻松多了。

在朱绍华的预计中,一根主桅从收帆到调整角度,再到张帆,总共只需两个人就能轻松调整完成。

除此之外,船首三角帆还是很有必要的,遇到风暴大浪时,它能调整姿态、稳定航向,还能有效抬升舰首、避免战舰埋首;否则战舰很容易失控、转向舷侧迎风,大浪从侧面拍击船体,很容易导致倾覆沉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