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争得是国运,争得是未来(1 / 2)

“在邯郸方向,我军推进至阏与,武安一线。”

东宫内,小嬴政读起手里的竹简,前线派快马送来的捷报。

“突破以上两地,我军兵临邯郸城下,可是…”

嬴策的手指在羊皮地图移动,定格赵国都城。

的确,将士们源源不断增加,补给的路畅通无阻,邯郸处在兵临城下的状态。

然而,缺少打击他国援军,必须得有的立足点。

没立足点,战场充其量换个地方,再打像长平的消耗战,没意义。

“怎么了阿父?”

小嬴政停下朗读。

“我军推进到何处,较为有利。”

政儿没打过仗,嬴策不要求说出,具体的战法。

只要求说出,对局势的判断。

“孙子兵法有云,围师遗阏。”

“再占据有利地形,以阻拦可能存在的他国援军,减少损失。”

小嬴政结合捷报的信息。

“接着读捷报。”

无基本的判断力,嬴策会带身边教导。

不一定允许政儿,翻阅有关国事的内容,看了也没用,拔苗助长。

“在晋阳方向,我军推进至杨县,蒲阳一线。”

小嬴政读第二则内容。

“推进速度不算慢。”

卡在这一位置,在嬴策的意料中。

攻取晋阳,必经冠爵津,也就是鼠雀谷挡在前面,道路崎岖不平。

凭借地形,兵力不足的赵军,撑得住一阵子。

“刷,刷。”

嬴策用刀子,在崭新的竹简边刻写。

这些年,他待军队打仗,抽空教导政儿,没精力改善这些。

“突破邯郸前沿防线,再攻取邺城,信都为立足点…”

“以巨鹿到棘蒲一线,不攻取,作为遗留的缺口。”

小嬴政来到身后,看着阿父刻写。

“邺城和信都,地理位置都重要吗?”

“不全是,信都用来牵制他国,邺城的位置重要。”

听着政儿的问题,嬴策黏上封泥。

“邺城比之信都,确实。”

小嬴政端详地图,对比两个位置。

“太孙,小公子。”担任少宰一职的蔡泽走来,“有关赵韩两国使者,求和我大秦的事。”

打与不打,上次在朝堂上说过,答不答应求和,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君王在册立诏令里说过,大小事宜,交由太孙处理。

“把诏令送到前线,交给白卿。”

嬴策刻写的竹简里,有东宫印章,也有亲笔名。

“唯,臣立刻命人送出去。”

蔡泽负责政令的发布,接收。

就是那个明悟到狡兔死,走狗烹意思的第一个人,对怎么保全自己,有一套。

“先听赵国怎么说。”

发生过蝴蝶效应后,嬴策不依赖固有的历史,只做参考。

要不然,容易阴沟里翻船。

“长平一战,我国惨败,甘愿向贵国认输,求和。”

“贵国虽胜,却大有消耗,不如双方止兵戈,共同谈一谈。”

小嬴政拆开赵国的竹简。

“政儿你认为呢,答不答应赵国那边的求和。”

嬴策接着一问。

“容政儿翻阅大秦,粮食储存量,器械的消耗。”

小嬴政没急着回答。

“可以,自己去翻阅。”

猜测终究是猜测,可能对可能不对。

“唯。”

小嬴政走到隔壁的殿宇,存放许多有关资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