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意外发现(1 / 2)

半小时前,顾晨正在煮着土豆,嘴里哼着混杂的小调。

“星星点灯……用一点温暖孩子的心……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一首《水手点灯》哼得起劲儿,顾晨往锅中加水,去皮的土豆也一并丢了进去。

本来应该是拿普通井水煮土豆的,顾晨一不小心却倒入了一旁净化好的井水。

一时懊恼不已,这样一来,他又得消耗一点阳光来净化今天用来喝的井水了。

可当煮好的土豆出锅,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个土豆居然要两点阳光才可以净化。

【是否消耗2点阳光,净化这盘煮土豆?】

不对啊,我平时也是这个份量啊?怎么会突然增加净化所需的阳光?莫不是空气中的辐射也增强许多?

有过之前经历的顾晨,也以为这只是同井水一般,因为辐射增强,导致一点阳光足以净化的分量减少的情况。

可当他切好羊排,面板上的信息却推翻了他的想法。

【是否消耗1点阳光,净化这块腌羊排?】

羊排的分量与往常等同,消耗的点数却没有增加。

照理说,都是储存在屋内,土豆受到辐射影响,对人体危害增加,净化需要的阳光更多,那羊排也应当如此。

可为何腌羊排消耗的点数并没有增加?

一直到羊排和土豆吃完,顾晨心中的疑惑依旧没有消失。

仔细回忆刚刚的细节,顾晨意识到,唯一的不同,或许就是今天的那盘土豆是在净化的井水中煮的。

于是,他就展开了刚刚那场实验。

切出两块形状相近的土豆,重量控制到完全相同,在同一个炉灶上煮制。

炉灶上是两个相同的不锈钢饭盒,里面装上不同的井水。

再经过同样时间的煮制,同一时间捞出,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盘子中。

顾晨尽量严格遵守“控制变量法”,让这两盘土豆,尽可能的只有一处不同:

那就是煮制使用的水,一个是净化过的,一个是未净化的。

他甚至连土豆的盘子,都选择了印花相同的。

而结果,果然是出乎人意料的,偏偏带给顾晨一种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觉。

望着眼前的两盘土豆,以及面板上截然不同的信息,顾晨在脑中再一次回顾这场“实验”之后,最终梳理出流程与结果。

实验组一:使用未净化井水煮制的土豆,对人体的危害需要“1”阳光净化。

实验组二:使用净化井水煮制的土豆,对人体的危害需要“2”阳光净化。

结论:土豆使用未净化井水煮制后,反倒具有更低的危害。

如果是上学的时候,让顾晨写出这么一个实验流程绝对是作业所迫,可现在,一切都是顾晨自愿的。

果然,教育是一个闭环。老师们,我终于理解你们了,也算是没把东西全还给你们……

顾晨心中发出这么一句感叹后,思绪还是回到这次“实验”之中。

于他而言,他一直以为当前环境下的食物中所有的危害,都是来源于“辐射”。

故而,他理所当然的认为:使用更高辐射程度的未净化井水煮熟的土豆,将具有更强的危害。

然而,实验结果却是相反的。

虽然受限于条件,顾晨暂时无法开展更进一步的研究,但他至少得出一个非常确切的结论:

在这个糟糕末世之中,食物中的危害并不单单来源于辐射。

其实,顾晨心中同时还有着一个大胆的猜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