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丰收的喜悦47(1 / 2)

今天是个好天气,正好穿越众之前所播种的各种作物也差不多到了收获的时间,于是农部变成了最忙碌的部门。

而一些生产任务不怎么重的部门和工厂,把人都给空了出来,然后组织起来,一起到三个农场去帮忙。

现在的农场可和之前的不可同日而语,首先就是面积,有了这么多的劳动力加入,虽然没有了挖掘机和铲车的帮助,但是这完全抵挡不住这些欧洲人的热情。

毕竟穿越众在后世比起这些欧洲人来说,完全算得上养尊处优了。

后世哪怕最辛苦的工人,也没有这个时代的平民能吃苦。

所以那些穿越众干不了多久就受不了的工作,这些欧洲人却很乐意去干。比如开荒,还有红砖窑,以及水泥厂的一线工人。

因为这些工作可以得到更多的消费券,而消费券则可以用来在供销社里购买很多的物资。

这也是委员会慎重考虑过的,必须要在华汉公司内部有一个简易的商业系统,否则那些欧洲移民拿着工资却没有地方消费。

虽然他们的住宿和食物问题已经是解决的了,但是总要有一个让他们把“钱”花出去的地方,这样新建设的一些工厂才能够自由的运转,比如说之前建设的一个酿酒厂。

还有一些零食厂,里面制作的地瓜干很受这些欧裔移民的小孩欢迎。

又比如一些比较奢侈的商品,比如酒,还有家具,布料以及一些小工具等,除了布匹是之前集装箱内的,其他的商品都是穿越后生产的。

这样把这些商品卖给欧裔移民,然后回收消费券,这样可以刺激一下生产的效率,也能让那些工厂不至于生产那么多东西却没有销路。总之一个循环的市场才是好市场。

现在的三个农场,面积几乎达到了之前穿越众开荒面积的两倍,让人不得不感叹,这些欧洲移民还真的好用。

而这些欧洲移民开垦出来的土地也只有一小半播种了,因为季节早已经过了。

现在看长势,还不错,但是远远比不上之前穿越众所播种的那一拨,但是这没有关系,反正种植的都是红薯和土豆等高产作物,到时候这些长势不好的,大概率也是用来作为牲畜的饲料。

今天的第一农场十分的壮观,在委员会的指挥下,农务会员于洪亲自下场,带领着农场的农民和工厂来帮忙的工人向前推进。

整个农场的农田就好似一处往前推进的战线一般,最前面的是手拿锄头不停挖掘土地的,他们将地下的土豆和红薯挖掘出来,紧接着是专门负责拾捡的,他们将地下的土豆和红薯拾捡到一个个的藤框和背篓里,再后面则是专门负责背背篓的,他们将背篓和藤框搬运到农田边的路上停靠着的独轮车和马车上。

最后再由这些马车和独轮车把收获的农作物运输到仓库中。

这些储存粮食和收获的仓库已经修建完成了个把月了,是专门为了这次收获建造的,整个仓库有三层,首先就是地窖,这是专门用来存储土豆和红薯的地窖,这样可以让土豆和红薯的保存时间长达一两年。

一楼的地面是专门用水泥还有沙子打的一层地板,防止地面潮湿,影响粮食的存储。

还有二楼,这里的通风不错,可以摆放一些如玉米,大豆等粮食。

仓库有几处,首先就是三个农场,每一个农场都有一个仓库,然后穿越众密集居住的工业住宿区还有一个仓库。

这当然是为了防止一些意外,如这些欧洲人发生叛变,或者这些欧洲人监守自盗等情况。虽然现在粮食充足,他们每一顿都是由食堂开支的,这样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必要的保险措施还是要有的。

丰收的喜悦让现场的所有人都很高兴,不论他是印第安人还是欧裔移民,亦或者是穿越众。

总之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这一个道理无论古今中外,哪里都行得通。

农务委员于洪更是高兴的说道:“有了这么多的粮食,我们就算有一万人,只要配给严格一点,我觉得我们都可以撑上两三年的,甚至减少一点供应,就算四五年也没有问题,我看我们可以加大引进移民,特别是明朝的移民,让我们快速的发展。”

本来还兴高采烈的现场顿时就沉寂了下来,几个委员纷纷都不说话了。

其实这几天,随着收获的季节到来,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来,丰收是注定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