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文名(2 / 2)

那青光是由杨子亭发出的,他的双眼含着泪花,丝毫不注意周身的青光。

“子亭,你是怎么渡过第二重山海的?

成了‘开化境’的夫子?”田海翼满脸惊愕地问道。

夫子分为三个境界:启蒙、开化、传道。

杨子亭如今不过五十岁,能晋级开化境,未来还有望在六十岁前突破第三重山海,成为传道境的夫子。

六十岁之前的传道境夫子,都被称为预备大儒,会得到更多的资源支持。

杨子亭不仅是学院的夫子,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田海翼的弟子。

以前,虽然学院高层都认为杨子亭天赋过人,但都发现他心中有困惑。

如果不解决,他可能这辈子都成不了大儒。

如今看到杨子亭的眼神中含着泪水,却不再迷茫。

杨子亭见到田海翼后,向他鞠躬行礼:“老师,学生感到非常荣幸。十年前我被文名所累,辜负了佳人。

至今日佳人仍困顿在烟柳之地。

我曾心生困惑,不知对错。

今日听南先生讲述杜十娘的故事后,我心中的困惑顿消。

我想娶佳人,还请老师您帮我做媒!”

看着鞠躬行礼的杨子亭,田海翼突然仰天大笑:“放心去!放心娶!”

田海翼转身向圣文广场望去,这时又有数道青光亮起,就像夜空中的烟花一个接一个绽放,一时间让田海翼眼花缭乱……

……

文昌阁内……

折柳书院院首孔天方一副地主老财的模样,和其他院首一起品评着陈洛的《咏竹兼赠兵相兵发万仞城》和《大雨诗赠礼部》两首诗。

突然之间,孔天方感到手中的院首印震动了一下,疑惑中将其取出。

他一拍院首印,竟传来了自己弟子的声音:“老师,你快回来啊,咱们折柳书院要炸了……”

众院首闻言,都看向孔天方。

孔天方微微皱眉,又点了一下院首印,只见一幅画面呈现,正圣文广场的景象。

虽然看不清人脸,但能看出,一道道带着晋级之象的正气青光,几乎笼罩了整个画面。

孔天方见众院首看着自己,用袖子遮住激动的手,缓缓说道:“没见过世面,区区群体晋级而已,什么炸不炸的……”

说完,他一转身,消失不见。

“这孔天方,居然动用大儒神通‘跬步千里’!”众院首互相对视一眼,大儒神通发动,顷刻间全部消失在了原地……

“公子,我都打听清楚了。”

纪仲吃着从得月楼叫回来的席面,抹了抹满嘴的油,说道,“办新报最困难的地方在于抄写!”

陈洛细细品味着得月楼秘制的“冷泉酿”,打了个嗝,这味道酷似前世的快乐肥宅水,难怪那么贵。

一杯居然要一两银子。不过自己也是月入十万级别的伯爷了,这点银子算什么。人生在世,最不能亏欠的就是吃喝!

“抄写?

为什么这么说?”陈洛问道。

“若是街边草报,全报都是用平文书写,那倒简单,找一些刻字作坊排版印刷就好。

可是公子你的故事是要用雅文写就的。”

陈洛点点头,虽然他写出来的故事对读者没有通读天赋的限制,但是还是需要雅文作为和天道沟通的桥梁。

“雅文就没有办法印刷了,需得人工书写。儒生掌握术法‘下笔千言’,用在临摹复制之上,一日可书百万字。只是消耗正气甚巨!”纪仲咬了一口肘子肉继续说道。

“文昌阁内设有编制,那便是誊撰司,专门负责文报的抄写。而中京的誊撰司,基本上包揽了中京、直隶一带的文报。”

“哇,这可真是让人长见识了!”陈洛惊叹道。

“誊撰司接不接外包?”他突然问道。

“外包?

你是指什么?”纪仲有些不解。

“就是我出钱雇他们帮我抄写!”陈洛解释道。

听到这里,纪仲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公子,誊撰司的人通常都有其他的职务,只是在文报发行前三日会临时负责抄写工作。”

他缓了口气接着说:“您刚才问的,是中京城的雅文识字率最高的原因之一。”

陈洛放下筷子,一边思索着一边自言自语:“按照我的想法,我要发行周报,一周一次。

每次更新的小说大约有一万五千字。”

他抬头看向纪仲,“如果一个儒生一天可以抄写百万字,那么一个人每天可以抄写六十六份新报。

除去发行日休息的时间,那平均每天可以抄写四百份……”

“当然了,也不能太过度使用他们,打个对折,那就给他们两百份吧……”陈洛暗自盘算着。

他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对纪仲说道:“我们先以中京城为例。相对来说,中京城的市场很重要,而且它的雅文识字率在整个大玄也是最高的。”

他之前曾经问过萧逝远,据他所知,中京城连同内外城,总计有民众八百余万。

他们的文报仅仅在中京城每月就要发行三十余万份,而且供不应求。

文昌阁正计划提升至五十余万份。

考虑到通读天赋的无限制,他的新报受众绝对是文报的数倍。

如果真的要全面推广的话,估计销售量能达到百万份!

但是,考虑到初期的困难,我们先以万份为底试试水吧……

这样算来,我需要雇佣五十个全职的抄写员……

这可不是小数目啊……

陈洛轻轻地叹了口气,“这五十个人选定了之后,就让他们专门负责抄写的工作。这样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

他端起酒杯又喝了一口:“一个全职抄写的儒生一个月的工资是多少?”

“八百两!”

纪仲的回答让陈洛差点没把口中的酒喷出来:“你说多少?”

“八百两啊!”纪仲眨巴着眼睛看着他。

“这怎么可能呢!”

陈洛摆摆手,“比如南苑息,我听说他在北风楼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三十两银子。他也是儒生啊。

如果一个抄写的儒生一个月能挣八百两的话,那他还做什么说文先生?

还有啊,我在京城也看到不少穷得连饭都吃不起的儒生,他们怎么不去应聘抄写的工作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