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社论(1 / 2)

诸位来宾,请听我细述,那钟馗者,名钟馗,古时雍州终南人,生于终南,居于终南,文才武略皆备,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特,满腹经纶,刚正不阿,不惧邪祟。

他为人正直、肝胆相照,荣获贡士之首状元却未能获得,抗辩无果,报国无门,最后舍生取义,愤然撞向殿柱而亡。

陈洛聆听南苑息的讲述,不禁感叹此人口才非凡。他并未呆板地背诵文章,而是如同说书人一般,一人饰演多角,旁白、钟馗、唐皇等不同角色切换自如,语气变换灵活,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将一篇二百来字的文章描绘得栩栩如生。

陈洛心里嘀咕:

嗯,这倒有些像评书的味道了。

一席话语完毕,南苑息摘下面具,又向台下鞠躬行礼。

台下众人一时间寂静无声,紧接着爆发出杂乱而激动的喝彩声,有人开始往台上抛掷钱财,甚至还有两个包子。

与众人不同,纪仲此刻两眼放光地看着陈洛。

“公子,你好厉害啊!”

陈洛轻轻推开纪仲的脸庞,心想这种话应该由女孩子来说才合适。

台上南苑息开始翻看邸报,向众人讲述着朝局动态和天下形势,他条理清晰地逐一分析每一条消息,令人兴趣盎然。

与此刻,纪仲却已无心再听下去,开始埋头享用早餐。

陈洛凝神看着台上口若悬河的南苑息,脑中闪过一丝灵感。

他猛然想到自己那份新报尚还空白的版面应该填充什么样的内容了!

社论!

南苑息所做的正是社论的雏形。

陈洛清楚大玄朝民众心态开明,邸报早已充分保障言论自由。

从纪仲那里得知,像南苑息这样的说文先生,在中京有上千个之多,时常还有儒生过来兼职,他们的创作能量不容小觑。

当台下的人们朝台上扔银子时,南苑息脸上那微妙的喜悦表情显示,他的酬劳远不及那些专业注释经义的大儒们。

然而,每天早早赶来的人们络绎不绝,一篇《钟馗略传》就能让场面炸裂,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宣传方式呢?

看着台上口沫横飞的南苑息,陈洛心生敬意,仿佛看到一位绝世珍宝的守护者,他的眼睛闪耀着兴奋的光芒。

这一刻,陈洛的心情豁然开朗,他终于可以跨出第一步了!

这时,纪仲引领着南苑息走进北风楼的包厢。

南苑息以为陈洛想让他单独表演一段《钟馗略传》,便拱手致意:“这位公子,《钟馗略传》耗费心神,我一天只能出演一次。若你想看,请明早再来。”

陈洛还没来得及回应,纪仲先轻笑一声。

陈洛瞪了他一眼,然后起身施礼:“南先生,我是陈洛。”

“哪个陈洛?”南苑息有些惊讶。

“万安伯陈洛!”

南苑息仔细打量了陈洛一番,突然问:“你有何凭证?”

“我可以证明!”纪仲脱口而出。

陈洛轻声一笑,低喊一声“钟馗”。

顿时,一股黑雾在陈洛身后升起,钟馗的身影若隐若现。

南苑息看清黑雾中的魁梧身影和狰狞面孔,立刻认出这就是他这两日来一直扮演的钟馗。

确认眼前的人就是万安伯陈洛后,南苑息赶紧鞠躬:“学生南苑息,有眼不识泰山,见过万安伯!”

陈洛笑着挥手,钟馗的身影随之消失。

他扶起南苑息,笑容满面:“不必拘礼。“南先生,我听说你今天起得很早,真是风采依旧啊!”

陈洛赞叹道。

南苑息害羞地红了脸,他一直视陈洛为偶像,此刻被陈洛夸赞,不禁有些飘飘然。

他忙摆摆手,回答道:“是伯爷的文章写得太好了,不是因为我个人有什么能耐。”

“不过,我并不是在说《钟馗略传》,而是在称赞先生的邸报分析之精准。

真是见解独到,非常出色啊!”陈洛补充道。

南苑息愣了一下,随即心中涌起一股激动。

通常,如果有贵人说出这样的话,接下来就是要问自己是否愿意跟随了。

看来这是要收纳幕僚的节奏啊!

“请问伯爷,还有和您一样优秀的人吗?”南苑息问道。

“我愿意!”两人几乎同时说出了这句话,然后都惊讶地看着对方。

“你愿意什么?”陈洛疑惑地问道。

“伯爷是让我推荐朋友吗?”南苑息再次与陈洛异口同声。

陈洛整理了一下情绪,然后让南苑息坐下。他接着说:“是这样的,我打算办一份报纸,其中会收录类似你醒早说文那样的内容。但是需要先以口述的方式传播出去,再由大家整理成文字,最后刊登在报纸上。”

“我有意聘请先生担任这份新报的首任主编,负责挑选合适的醒早说文内容。工作地点由我来安排,至于月薪嘛……”陈洛含糊地说道。

“且慢!”

南苑息打断了陈洛的话,站起来施了一礼,说道:“在下非常敬重伯爷您,但我还是一名儒家弟子,因此我知道贫贱不能移的道理。我们的醒早说文,是替老天向百姓解释朝廷的政策和天下大事,也可以说是传播道理。这类言论怎么能和那些低俗的青楼艳闻和商贾消息放在同一张报纸上呢?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

说完,南苑息转身准备离开,但纪仲横却挡住了他的去路。

陈洛赶紧解释:“南先生误会了,我要办的新报并不是那种低俗的草报。”

“不是草报?”

南苑息疑惑地看着陈洛,“那是什么?”

陈洛微笑着回答:“草报内容低俗,都是些毫无价值的废纸;

而文报虽然高雅,但价格过高,主要针对儒家弟子。我想办一份给普通百姓的报纸,价格适中,内容有深度和价值,让他们买得起、喜欢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