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人心,不可信68(1 / 2)

郭满文点头同意:“造价确实不至于低。”

随后他话锋一转:“但那造火柴之人,他钱财是用错地方了,若是那人心思用在别处,恐早已扬名已久,如今观他还让农夫帮着售卖便可知,必然是为造这点火之物,落得个穷困潦倒。”

郭同仁觉得这火柴潜力巨大,是绝对可以赚到钱的神奇物品,造出这种物品,怎么会浪费钱财?

搞不懂的他,便好奇询问:“何出此言?”

郭满文撇了他一眼,又瞧了瞧董家兄妹几眼,便想着在董家兄妹面前显露一下。

他表情极为平淡说道:“这火柴只能点火,其用途便只能在家里使用,不过买得起此物的人,谁家没仆从?哪用得着花钱点火?”

郭同仁不认同没有价值:“寻常点火确实用不上,但夜间起夜四处漆黑,点火何其不便,此物作用再不济,也不比引光奴小。”

董家兄妹听言,非常赞许他的说法,特别是妙龄这位妙龄女子,如果起夜时有这种叫火柴的物品,那都不知道多舒服。

不过两人都是随郭满文一同过来,表明上自然不好做出表现,于是就继续看着郭满文侃侃而谈。

“非也,引光奴即便寻遍天下,所用者也不多,像我等读书人,夜里看书,也舍不得用二三十文钱一支的蜡烛,这起个夜点个火,就用掉二十钱,这若被人知晓,怕臭名都得传到东京。”

董家兄妹一听,又觉得这话也很有道理。

可不是么,文人这时代讲究节约,即便家里富裕,大手大脚也会被人说闲,情况糟糕一点,科举时还会把这种奢侈行为拿出来说事,这种事情不只个例了。

郭同仁没办法驳斥,于是点头认可这条说法。

郭满文小胜一局,微笑看着这个不是很尊敬他的族弟。

“不过,家里用不上,出门在外,如果有此物,还是会方便不少。”

董家兄妹转头看向郭同仁,再次赞同他这说法。

两人这一趟出远门,因火而出现的麻烦遇到不少,如果有那种凭空生活的物品,只是想想都觉得很舒服。

郭满文瞧了这族弟两眼,便再次高谈阔论:“那也不尽然,常人即便有时真需要出门,买上一支火折子,不仅路上能点火用,且还能充当行走照明物件,比这火柴功用,大上不知多少……”

郭同仁不等他说完就打断道:“那火折子一支造价多少?”

董家男子无意中摸了一下怀中的火折子,就和郭同仁一般,暗暗否决郭满文那话。

兄妹俩此行确实有带火折子在身,不过因为价值太过于昂贵,路途中就一直没舍得点,然后一不小心就省了下来。

此世生产力极为低下,极为消耗劳动力,普通农民,稍有不勤,田里就生满杂草,农作物想收成好,必须长时间在地里辛勤照顾。

而火折子从开始制作到成品,少则需要半個月,多则……

当然,最主要的是。

造出来的火折子,如果材料不好或者制作途中没有掌控好,点亮火后再盖上盖子,就再也吹不出来火,而这种失败品,还挺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