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地理位置(1 / 2)

北宋早期钱荒还不算严重,大部分情况下都只用一文面值铜钱,也就是俗称的小平钱。

后来大批铜钱流向境外,人口及商业增长太快,市面上钱币流通变的极为频繁,铜钱储备完全跟不上,便出现捉襟见肘情况。

折二、折三因此相继问世,但发展到宋徽宗时期,这些面值还是不够。(折二钱面值两文钱,折三钱面值三文钱,以此类推。)

宋徽宗一接任皇位,就面临两大难题,国库亏虚(谁也不知道税收这么高,朝廷是怎么做到那么穷的),以及境内铜料没办法生产出足够可用铜钱,导致全国性的用钱荒。

蔡京上台迫睫任务,便是想办法充盈国库,其次解决材料问题。

他先铸折五钱试水,没出现大问题,不久后大批量铸当十钱,宋徽宗交给他的指标由此全部完成。

但让他们想不到的是,折五面值铜钱重量相当于三枚小平钱,融了小平钱铸折五钱利润也有限,许多人不愿意冒着砍头风险私造,再加上试行时候只是小范围,又有蔡京亲自监管,当然出不了问题。

可当十钱不一样啊,三倍多利润足够无数人豁出去性命,就算死也在所不惜,更何况当十钱还有铁钱,全国性大范围造假爆发了,即便每天砍一堆脑袋,依然止不住,之后就是举国震荡,民怨四起。

取消当十钱声音日渐高涨,但当十钱这时候是解决国库空虚的唯一手段。

怎么办?

继续下去肯定不行,但停下财政支出又要告急。

于是,大宋王朝迎来了高速换宰相时代。

蔡京此后四度罢相任相,期间过渡的数名宰相,以为这是简单事情,雄心勃勃上位,大刀阔斧改革钱币,结果却惨不忍睹,出的全是负面效果。

李清照公公赵挺之是第一个改蔡京货币的宰相,他上来直接就废掉当十钱,改用纸币小钞钱代替铜钱,百姓手里拥有的当十钱,以废料价格回收,而纸钞,又常不能兑现实物钱,一时间,因改钱而破产或死的人不计其数,不到一年就罢停。

后来一位叫张商英的吸取教训,只把当十钱改为折三钱,意思就是你家原本有1000贯钱,改钱后就变成300贯,造成的后果依然是大批平民饿死,许多腰缠万贯的人直接破产,讨饭去了。

其他几位也大同小异,这宰相,不管谁来当,都天怒人怨,最后罢官的罢官,流放的流放,下场都不咋样。

陈安疑惑道:“不是说钱币不值钱是交子导致的吗?”

四川因种种原因以铁替铜,结果铁价值太低,造假加造泛滥,最后一把铁钱价不抵一枚铜钱,买点米要背一麻袋钱去,那边人实在受不了,一些大商人就联手搞出世界上第一款纸钱——交子,朝廷见效果不错,就收为国有,后来几经改革,终于变为废纸。

“交子,那是什么?”罗援青想了一圈,也没听过这个词,就问:“也是钱吗?”

陈安:“就是纸钱,这边不用?”

“奥,那种啊,我以前听说过,不过我们这边没人用。”

说到这,罗援青语气还有点炫耀意思:“以前我听别人说,造铜钱地方主要在广南东路的韶州,福建路的建州,江南东路的池州,我们在它们中间。

然后离我们很近的江州、饶州也有地方造钱,所以我们这里——基本上都在用假钱。”

用假钱用出自豪了是吧?

陈安无语的翻了个漂亮白眼。

罗援青也意识到这个似乎真的没什么可以得意,她抓了抓脑袋,解释道:“别人说假钱就是他们带头造的。”

最懂钱的,毫无疑问是造真钱的,如果没有强力约束,假钱自然不可避免出现,陈安也不难理解。

现代社会中,小偷再牛逼也比不过开锁匠,如果有抵不住诱惑的人选择堕落,基本上没有锁能拦住。

处于钱局密集地区,宋徽宗又管不住或者说放任造假,这里自然而然就成为假钱重灾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