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幌子(12)(1 / 2)

下午三点左右,一行人来到一处险峻的峭壁上,几棵松树离电线太近,令人忧心不已。几人迅速取出油锯,开始忙碌地清理。白南山端起相机,专心拍摄着。

在处理风险后,几人稍事休息,然后背起背夹,握紧弯刀,朝着崖壁上的小路前进。白南山牵着雷彤彤的手,走在队伍的末尾,时刻警惕着,因为稍不留神,小路就可能消失。

雷彤彤那雪白的手背上已经布满了十几道深深的抓痕,显示出她不畏艰辛的坚韧。

走到山崖的半山腰,眼前一片开阔。远处的山脉连绵起伏,一望无际。喀斯特石山如一道壮观的屏障,横亘在视野之前。脚下,一条石阶从崖底一直延伸到悬崖的半山腰。

甄洪波欣然大喊:“这风景怎么样?”

雷彤彤笑着回应:“壮观极了!我想要拍一组你们从崖底攀爬上来的镜头。”

甄洪波毫不犹豫地答应:“当然可以!”

其他队员闻言,纷纷站起身,沿着石阶下到崖底。胡艺建议:“我们把背夹里的东西拿出来吧,反正一会儿都要下来。”

几人点头赞同,听到雷彤彤的一声呼唤后,他们兴高采烈地互相搀扶着,再次攀爬上山崖。

甄洪波气喘吁吁地问道:“导演,这样可以了吗?”

白南山正在预览视频,说:“背夹里怎么是空的?这看起来太不真实了。”

胡艺立刻打断:“没事,导演,我们再来一次。”

雷红梅伸手向胡艺打去,生气地说:“别自作聪明。”

胡艺掉头离去,一边走一边嘟囔:“对呀,供电人可不能说不行?”

队员们摇摇头,叹了口气,然后返回崖底。

不久,甄洪波坐在崖底,喊道:“导演,我们稍事休息,你俩交流一下吧。”

雷彤彤立即答应:“好的。”

然后,她找了个地方坐下,却看到白南山站在崖边,忙叮嘱:“小心点。”

白南山凝视着山脉,感慨道:“我终于明白,当初选择这条路是为了什么。”

雷彤彤看着他的背影,说:“说来听听!”

“我一直在思考,我能为家乡做些什么呢?随着脱贫攻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我的家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变化。然而,最近听到一则消息令我深感痛心。许多单位都有自己的扶贫对象,有些富有的单位直接将资金递给受助者,而另一些贫困户得知后感到不满,导致矛盾不断。我觉得这些人的抱怨很可笑。他们为了那点钱而责怪那些帮助他们的人吗?为了金钱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价值吗?有一次,我来到青杠坡战斗遗址拍摄,听着导游的解说,我才明白毛主席曾率领红军来过我的家乡,离我家如此之近。这段历史使这片土地充满了故事和意义。我想知道,这片土地是否长出更多的故事,是否能吸引更多人的关注。我希望人们来到这里,欣赏丹霞,探访竹海,了解河谷的文化。直到今天,与这些电力工人相处之后,我才明白他们在一线辛勤工作。实际上,像他们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他们用双手为时代奠定基石,迎接伟大的时代的到来。这些人,这些故事,还有许多还等着我们去发现。如果我们能用视频讲述他们的故事,向祖国表达,当你帮助我们的时候,我们也在努力成长,积极自强。”

雷彤彤听完,走到白南山身边,伸手说:“你的理想很伟大!如果需要我的支持,只要一声呼唤,我会马上来到你的身边。我们以山河为证,誓言无悔。”

两人的手牢牢相握,四目相对,寂静无言。

“导演!可以上来了吗?“就在俩人愣神之时,悬崖下传来了胡艺的声音。

闻言,白南山急忙将相机放回脚架,构完图后,才大声喊道:“准备!走!”

一行人再次登上崖腰,甄洪波望着白南山,问道:“可以吗?不行就再来一遍。”

白南山预览着视频说:“可以了!”

胡艺活泼乱跳地呼喊起来,他的兴奋情绪在眼神中闪烁。

休息片刻,一行人谈笑着再次走下崖底。下午五点左右,视野中才渐渐出现了几户人家,而雷彤彤因脚底磨出水泡,走起路来很是吃力。贾湖舟等人皆上前关心安慰,李冰更是建议白南山背她去驻地。万般无奈,这群人里,雷彤彤只和白南山亲密些,只得让她背着自己。雷彤彤感到了一股深深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有些羞涩。

贾湖舟要提早回驻地做晚饭,所以留下雷红梅陪着雷彤彤与白南山。待一切安排妥当,几人吆喝着,渐行渐远。

一开始,白南山有些拘谨,分了心思,所以接连摔了三次。平复心绪后,他的步子才变得稳了些,也渐渐适应了背上的重量。雷红梅一马当先,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一旦有什么危险,她会第一时间通知白南山。

暮色降临时,雷红梅望着前方的瓦房,欢呼道:“小伙子!你很快就解放了!”

她的喜悦情绪溢于言表。

白南山背上的雷彤彤问道:“今晚就住这家吗?”

她的声音中透露出疲惫,但也带着期待。

雷红梅在菜园子旁停下脚步,回头笑道:“平常我们就住在他们家呢!家里只有两个老人,很好相处的。我们都把这里当自己家了。”

白南山望了望木结构的瓦房,当见到屋顶的炊烟时,他仿佛回到了马滩。来到屋檐下,雷彤彤忙让白南山放下她,眼神中充满了感激,说道:“谢谢山哥!”

白南山舒了一口气,他对她的轻盈感到好奇,便问:“彤彤!你只有一百斤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