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伟敏庭光32(1 / 2)

两人在八月初就到了京城,公孙兰先进宫觐见皇后,要向皇后汇报具体情况。

在得到花无缺给的消息后,公孙兰第一时间便飞鸽传书,向皇后汇报了事情,毕竟,这种事是宁可信其有的。

之后,又让她的贴身丫鬟兰儿回京汇报了具体消息,包括花无缺的猜测:叶孤城和西门吹雪的比武地点,一定在京城,甚至在皇宫。

当时皇后是很不相信的,因为南王根本没有谋反的资本。无论从继承顺位,手中权力,还是麾下兵力,都轮不到他,他凭什么谋反?

至于勾结王安,皇后更倾向于南王犯了其他的案子,有御史言官或者锦衣密卫上奏,南王希望王安把奏折隐藏。这比那种谋反的想法,可信多了。

而且王安这个人,是裕王府的老人了。

当年嘉靖晚年的时候格外迷信,“讳言储贰,有涉一字者死”,一直没有立太子。身为裕王的隆庆,是众望所归的太子,但这话没人敢说,甚至不敢在嘉靖面前提裕王府的事情。隆庆自己也只能保持低调,低调到生了儿子都不敢对外说,名字都不敢取。所以万历五岁以前,连名字都没有。直到隆庆即位,才敢给儿子取名,对外宣布有这么个人。而裕王府的一众太监,可谓是跟隆庆、万历“共过苦”,也都得到重用。

转过年,隆庆二年的时候,万历正位东宫,成为太子。王安则成了万历的伴读,伺候万历读书。

等到万历十岁登基的时候,皇宫中的太监们,虽然权力上冯保最大,但是论信任,肯定是王安这批人更得信任。

如今又是十年过去,冯保已经去南京养老了,万历身边最得宠的张鲸等人也都得了势,王安则是成了万历书房的总管。

万历现在正是春风得意,励精图治的时候,现在还保持着读书不倦的习惯,常常在书房处理政务,甚至直接在书房就寝。王安得以时常伺候万历,圣眷正浓。

这样一个深得皇帝信任的太监,又有什么理由,跟着南王造反?

南王难道还能给他更高的地位?给这个背叛过的人,更大的信任?

至于天子剑之说,或许说的是诸侯之剑,那个传消息的人,听错了呢。或者干脆那个叶孤城是个武夫,文化水平有限,把天子剑,理解成“天子手中之剑”,宗室王爷、世子,称为天子的剑,也很合理吧?

但是这一切,都在“叶孤城和西门吹雪的比武地点,确实定在京城”,这一消息传来后,不一样了。提前预测这种能力,从来都震撼人心。

这也是花无缺和公孙兰为什么现在才入京的原因,如果没有这个猜测的结果验证,皇后很难相信花无缺其他的说法。

公孙兰很快回来了,带给花无缺一个消息:皇帝皇后想验证他的能力。

事关皇帝安危,皇后自然没有隐瞒消息,直接就告诉了皇帝。

皇帝当然也不相信,理由和皇后大差不差,之后的心态变化也是一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