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姜信的被动技能被偷学了(1 / 2)

一中的晚自习虽说是自习,但其实也是有坐班老师的。

除了周六,高二暂时还不上课,其他六天语数英物化生的老师各自占一天,六点半到八点半便是坐班老师坐班,底下自习的同学有不懂的可以随时走上讲台上问,甚至可以请假后去找在办公室或是在其他班坐班的老师。

相对来说一中的教学管理十分自由,学生的自主权很大。

八点半会有二十分钟的休息时间,然后八点五十之后,坐班老师一般就下班了,维持秩序的工作就交到了班干部的手上。

但一般后半段的晚自习,高老师都会亲自守着,或是坐在办公室但随时可能会来逛一圈。

所以这后半段的晚自习时间,便成为了高老师拟定的学习小组时间。

书上的知识对周瑾瑶来说晦涩难懂,也根本没有学的必要,所以前半段,她一直感觉十分煎熬。

尽管她不用学习,但看着大家都在用功,专心地做着自己的事,她就是会莫名其妙出现一种负罪感。

这种感觉很奇妙,但也很经典,几乎每个人都有过。

这种“看着其他人努力从而有了负罪感所以小心翼翼地偷懒”的情绪与“ddl就快到了所以一边焦虑一边摸鱼”以及“我制定了工作(学习)计划但觉得这已经是迈出了一大步所以心安理得地继续拖延”并称为混子三大美德。

直到今天正好坐班的高老师在课间前介绍起了他初步规划的方案,她才稍稍打起精神。

“同学们,我暂时是这么想的,已经报名的有三十五人,所以学习小组我暂时想分成七个小组,每个小组我会安排一个各科都成绩优异,没有明显短板的同学作为组长,负责给同学们答疑。

然后组员呢,由大家自行组合,不过最终的名单需要交给我调整,因为学习小组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大家整体的成绩,而不是看谁关系好就一个组。

所以基本的要求是,以半期考试为标准,每个小组的同学的分差不能差太远,长处和短板也必须互补,这样才能相互进步。”

这样的规则是高老师经过深思熟虑得出来的。

11班除了一些体育生和特长生,其实整体成绩差距不大,都是五百多分到六百多分的区间,全能和全弱的同学其实并不多。

但总分可能相差不大,可出现我语文110,数学130,你语文130,英语110这种不同科目分数占比不同的情况却很常见。

也就是说,总分一样的人,也许擅长的方向却是大相径庭,所以语文好的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数学好语文不好的,然后数学好的反过来又传授自己的经验,这就是这个计划的初衷。

当然,除了这一点,高老师也有意培养一个更团结的班集体,身为老师,他见过太多同一个班上的学生却相互藏私甚至背刺的案例,固然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竞争的过程,但他想看到的是良性竞争,而不是通过让他人变烂从而衬托自己变好。

这是他最厌恶的氛围。

“自由组合唉。”顾雨萌拍了拍周瑾瑶:“我们一个组怎么样?”

“啊?”周瑾瑶挠了挠脸颊,她有心想去陈茜所在的小组,但是面对顾雨萌她又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只好先问道:“其他是那些人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