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陇西李氏(1 / 2)

而在细盐这件事上,如果还按照以往的情况,凭实力来说话,那么王氏势必是比不过其他两家。因此,林弘只能是想了个折中的办法,就是成立一个商会,不以某一家族的名义进行售卖,而是以商会的名义进行统一售卖。

此举并非是单纯为了保护毕原王氏,也是为了日后的发展。在林弘看来,随着自己在国内的大量售卖,即使能够凭借着路途遥远和对制作工坊的严格保密,在前期打齐国一个措手不及,但齐国不会一直坐视自己将他最主要的财富来源给夺走。

最有可能的就是,齐国会正式严令秦国不得再大量贩卖细盐,或者将细盐的制作方法同齐国共享,齐国或许迫于各国的压力,会允许秦国每年出售固定份额的细盐,可如此一来,细盐的价格就势必会下跌,到了那时,这个因为庞大利润而聚起来的松散联盟便会土崩瓦解。

因此,林弘希望成立一个商会,将自己所熟知的来自后世的那一套商业管理方法在当下运行。一旦商会成立,林弘便会鼓动那些因为细盐而聚在一起的世族们,将各自所拥有的货物拿出来,在商会内部进行利益共享。

每一个世族都有着自己的势力范围,以往外来势力要想在这些地盘做生意,只能是同本地豪强合作,若是永定侯府这样的秦国顶尖权贵,或许还能谈的顺利些,可要是像毕原王氏这样的小家族,对不起,没给够足够的利益,哪来的回哪去。

这就是贵族之间约定成俗的规矩,就算是世家大族们也不会去破坏这个规矩。而林弘所提的商会,就是要将商会成员各自的势力范围向其他成员只收取少量利润甚至免费开放,作为回报,商会成员之间可以用低于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向成员们购买自己所需的物品。

若是放在以往,林弘的计划万难实施,毕竟没有一个镇得住场子的顶尖权贵,那些小家族们是不会同意将自己的地盘向他人开放的,他们甚至巴不得抱团对抗世家大族。

而那些世家大族,也不会为了些许利益而将自己的物品低价卖给那些小家族。在他们看来,自己看上什么,去买就是,买不来就抢,毕竟是你们自己不愿意卖的,我已经够给你们面子了。没有足巨大的利益根本就无法让那些世家大族们放下自己的傲慢,心平气和的同小家族进行合作。

如果说商会模式给了这些贵族们一个坐下来谈的地方,那么细盐就是给了他们一个坐下来谈的契机。如果能够将商会模式完美推动,那么未来在秦国,这个商会将会成为一个巨无霸一般的存在。

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商会聚集了众多大小贵族的力量,更因为在细盐利益的推动下,这个商会成员之间的合作深度将会远远超过其他人。就算有人照抄这个模式,可是他们没有像细盐这样利益巨大的商品,他们拿什么来让那些贵族们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谈合作。

试想一下,一个因为利益而紧紧捆绑在一起的大型商会,在面对外来威胁时,将会爆发出怎样巨大的能量。这并不是一个纯粹由商人组成的商会,它集结了秦国大大小小遍布各个领域的势力,文臣武将,世家豪强,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样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它的存在,毫无疑问将会左右着秦国未来的发展,而一旦这个利益集团掌握在任意一个人的手中,或者说有谁能够被它选中,成为代言人,那么此人在秦国将会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因此,林弘绝不会放过这样一个拉拢多方势力的机会。如果说以前的林弘还对闲散的贵族生活抱有幻想,那么,从他被林盛当着众人的面杖刑的那一刻开始,对于权力与地位的渴望就在他的心中开始生根发芽。

他不再简单的觉得自己能够逃离出秦国上层的权利旋涡,做一个闲散的富家翁。从他开始向林淳提出全权负责细盐买卖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半只脚踏进了秦国权力斗争之中了。既然没有了回头路,那边只能一往无前,纵使前路忐忑,杀也要为自己杀出一条血路出来。秦国历代有关诸公子夺位的政变,可不在少数。

就在林弘正规划着他的商会模式的同时,此刻在陇西李氏的府邸内,也正进行着一场讨论。

“廷尉大人,为何迟迟不肯答应此事,要知道这可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啊,我陇西李氏要是能参与其中,必定会大大提高家族在朝堂之上的话语权。”

“大哥,不是我不答应,而是这件事非同小可,且不说如此天大的好事为何国府不亲自经手,大司农袁准为何不曾与我提及过此事,就说那毕原王氏,与我李氏非亲非故,怎么就找上门来,不去找其他家族。”

看着眼前这个与自己是同一个祖父的堂哥,陇西李氏现如今的族长李珉,李铮只觉得一阵头疼。自己的这位堂哥眼中只看得到好处,看不见危险,仗着自己这个廷尉的身份,什么事都敢做。这样一笔牵涉甚广的生意,他竟然未曾与自己商量过,便先行答应了。自己有时候真怀疑李氏的族老们是不是老眼昏花了,竟然选了这么个人来做族长。

而坐在对面的李珉心中对于李铮颇为不满,在李珉看来,陇西李氏当初为什么要倾尽全力,甚至得罪其他大族也要将李铮扶上这个廷尉的位置,不就是为了朝中有人好做官吗?可自己的这个堂弟自打坐上了廷尉的宝座之后,对于家族提出的诉求,那是从来就没有照办过。不是严词拒绝,就是东扯西扯,到了最后就算能办,那也是打了不知道多少折扣。

早知如此,当初就不应该举全族之力助其获得这个廷尉的位置。现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个能够迅速扩大家族实力的机会,李珉这一次说什么也要让李铮出面促成此事。

“廷尉大人,李铮,铮弟,你可知为了你这个位子,家族付出了多少么,你平日里惜身,不肯为了家族的事而给他人落下口实,好,大哥理解你。可你当着就半点也不顾家族情义吗,我告诉你,家族在陇西已经是举步维艰,陇西的那几个家族最近动作频频,跟栎阳城内的一些人眉来眼去。我李氏掌控陇西数百年,难道你就忍心看着祖宗基业毁于你我之手?”

“大哥慎言,陇西不是我李氏的陇西,陇西是秦国的陇西,是大王的陇西,隔墙有耳啊大哥。”李铮赶忙阻止李珉再说下去,生怕今日所说的话传出去,他们陇西李氏会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李珉却满不在乎,在他看来,这是在李氏的府邸,府中从上到下皆是李氏族人,哪来的什么隔墙有耳。

看着这个已经被利益熏心的族长,李铮只能是无奈地叹气。自己当初有多渴望坐上这个廷尉的位置,今天就有多后悔。当初族中一致认为李氏在陇西根基深厚,几代人下来,陇西已经没有了让李氏再继续发展下去的空间。因此,李氏族老们将目光转向了关中地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