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公羊错130(1 / 2)

天空湛蓝如镜,一尘不染,泛黄的树叶轻轻落下,天地一片宁静祥和。公羊错出神的望着天空,看到南飞的鸿雁,心绪禁不住飘然。

众臣正在商议,皋相梁拿着奏折,满意的言道:“尤少白的屯兵之策很好,将荒地改为军屯田,整修水利,普及铧犁,不但士兵吃饱了饭,还做了表率。本来在充郡推行铁犁困难,现在都看到铁犁的好处,争相使用了。”

桓正懋补充道:“尤少白将粮食和当地人交换物资,又将这些物资贩卖到了苴国、巴国和冉国,如此贸易,获利颇丰,让士兵有了充足的军饷。”

公羊错没好气的言道:“军队逐利,就会军纪涣散,到头来没了士气。”

桓正懋赶紧补充,“尤将军此举不是为了发财,而是刺探三国情报,要摸清这三国底细,山川、道路、军镇、人口,为将来讨伐做准备。”说着,将一摞订好的册子呈上去,“这是他们这两年的政绩,关于三国的资料,请君侯过目。”

公羊错随便抽出几张,看了起来,越看脸色越喜,禁不住多看了几页,满意的点头,“探查的这么仔细,攻防形式说的如此清晰,尤将军倒是个帅才。”

皋相梁言道:“多亏当初君侯大胆启用,我们梁国才多一大将,宕渠郡和充郡的流民有些骚乱迹象。”说着,呈上奏疏,“这是太守晖举的奏折,揭发郡丞栾堇父贪墨,克扣流民钱粮,导致流民叛乱,人证物证随着奏折一起来的。”

丁钦安冷哼一声,“这个晖举,投了我们梁国,还拿着充郡做他的充国那!这是打算搞独立王国啊,真是复辟之心不死。”

蒙正言道:“若是属实,斩了栾堇父,安当地士民之心,以儆效尤。”

丁钦安更是摇头,“不可,如此一来,这晖举岂不是更骄狂?”

公羊错郑重言道:“丁宰辅,充国归顺我梁国,就是我梁国臣民,本君自然待之如一,若是栾堇父不得惩治,才让充郡离心离德。”

皋相敬佩言道:“君侯行王道,王道坦荡荡,自有浩然之气。”

公羊错轻敲桌面,琢磨如何处理,“这样吧!使功不如使过,让栾堇父去宕渠郡为官,戴罪立功,原充国掌相,相砀为郡丞,原充国将军晖至为郡尉。”

蒙正有些紧张,赶紧劝谏,“君侯,如此一来,充郡从太守,到郡丞、郡尉,还是充国的班底,充郡岂不是又成了独立王国?”

公羊错有所准备,“加封尤少白为经略使和营田使,经略充郡和宕渠郡,有专兵之权,招民入伍,扩斗城和将马头邑为城,准备讨伐巴国和苴国。”

众人这才安下心来,蒙正点头,“君侯此举最为妥当,既安定了充郡,又保障了莽川的安全,让充郡和宕渠郡牢牢的控制在我们手中。”

议定此事后,皋相又拿出奏折,“御史晁况上书。”

公羊错笑道,“晁大夫两年来上书百次,这次又准备查办那位啊?”

蒙正言道:“此乃社稷之福!君侯破格提拔晁大夫不就为此嘛!晁大夫以锋锐之姿效忠君侯,气象岩岩,端方特立,没有和光同尘,是不可多得的良臣啊!”

皋相梁点头,“孟相所言不错,晁大夫是新晋重臣,和官场无甚瓜葛,能独立办事,不过,此次晁大夫不是惩办贪官,而是拥立君侯为帝。”

公羊错无奈的言道:“这个大漩涡,去了就不能全身而退啊!”

丁钦安笑道:“臣倒是以为君侯可以斟酌晁大夫的意见。”

公羊错看着皋相梁,摇了摇头,“梁相曾教导我,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我梁国弱小,无法争雄,贸然行动,怕是得不偿失。”环顾众人,面色凝重,“昨日段公达来到我们这里,请求我们拥立璟文。”

蒙正点头,“看来传言是真的,皇帝是伪皇,不是先帝血统。”

皋相梁将奏折递了上去,“晁大夫认为,君侯当争雄天下。”

丁钦安眼珠一转,“若能用好人心,君侯并非没有一争之力啊。”

蒙正一直在低头沉思,盘算利弊得失,沉思后言道:“宰辅所言,有些道理,以君侯的血脉实力,应该能继承大统的。”

皋相梁言道:“争霸天下,乃是非常之事,需要非常谋划,更需非常之人!老夫不擅权谋,推荐一人,以助君侯成就大业。”

众人异口同声的问道:“谁?”

皋相梁郑重言道:“梁兴奴,梁相!此人王佐之才,三朝元老,德宣内外,声溢朝堂,无人能与之相提并论,他的态度会影响天下。因效忠先帝,不愿为伪皇官,赋闲在家,君侯若能推心置腹,收为己用,定能成就霸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