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69(1 / 2)

说话间车缓缓停了,小厮来将车帘打起,迎二人进店。

宛城乃东南第一商埠,江南贸易集散重镇,各地特产运送至此,再运往北方诸城乃至京城;北来的货品同样在此停留,向南销往富商手里。

午间客栈热闹非凡,不少穿金戴银的富商在大堂里谈笑风生、喝酒吃菜,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几人从后院的小路上了二楼,独孤雅荻趴在栏杆上朝下看,啧啧称奇。

“看什么?”文如玉点完菜走到她身边,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

楼下有几个做侠客打扮的少年少女刚进店,随手将斗笠扔在桌子上,拍下银子高声叫小二过去,直扬言好酒好菜全都上来。小二点头哈腰应下,接了银子跑到后厨去了。

“江湖人士?”文如玉微微蹙眉,“一群不服管教的游手好闲之人。”

独孤雅荻笑笑不说话,转身牵着他往包房走:“郎君莫要多管闲事,咱们管好自己便是。”

出门在外,为避免惹眼惹事,二人商定做一对出游的新婚夫妻,端木念则成了文如玉的堂弟,随着出来见见世面。

这一声尾音带俏的“郎君”叫得文如玉心里发颤,顾不上打量旁人,晕晕乎乎被牵着回去,自然不曾注意到楼下那一桌少男少女里,有一人抬头,看着两人远去的背影,眯起了眼睛。

“安奇,看什么呢?”

“没什么。”那少年回头朝同伴笑笑,瞧不出什么异样。

午间一顿饭在愉快的氛围中度过。

独孤雅荻先是查问了一通,从山川地貌问到风土人情,从天南海北的贸易问到官吏选派,将端木念问得直怀疑自己到底看的什么书,只能沉默着吃菜,暗自盘算回去仔细再读;又是因着不时拍戒尺的习惯将文如玉吓一跳,吞吞吐吐说出自己幼时记不下四书五经,被罚出肌肉记忆来的糗事,逗得她大笑,端木念想笑不敢笑,端着茶杯挡住压不住的嘴角。

饭后端木念主动提出回去看书,独孤雅荻便将早上的信件一并给他,让他仔细想想,而后拉着文如玉上街去。

宛城主街上当真是热闹,且不说满载货物的小车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嘎吱”声,亦不说摊贩争相叫卖,顾客吵吵嚷嚷,只看路边飘扬的旗帜与檐下的灯笼,看店里悬挂的彩色锦缎,看桌上热气袅袅的茶汤,看男人头上的发冠、女人鬓间的发簪、孩童灿烂的小脸、老人慈祥的面容,看三月吹面不觉寒的春风沿着河上的碧波划来,拂起触及水面的绿柳,在市集上盘桓一周,带着江南春末的温柔直去向荒芜的北方。

两人一路闲逛,去石桥上看落花、看流水,去店里买红豆酥、买绿豆糕,听说书人讲往事、讲风月,去铺子里挑锦缎、挑钗环,在小摊上买糖人、买糖块,就像一对民间的夫妻那样安心享受空闲的时光。

独孤雅荻嘴里咬着半颗糖葫芦,被酸得直皱眉,吸着凉气挥手让青竹将信给文如玉,拿了手帕将果核吐了,舔去唇上沾染的糖,回身正想将剩下一多半的糖葫芦塞给文如玉让他尝尝,一抬眼看见他面色凝重,停了动作。

文如玉将信件翻页,神情越发凝重,眉头拧成“川”字,绷紧了唇。

“怎么了?”独孤雅荻擦完手,将手帕与糖葫芦一并递给侍女去处理了,探头去看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