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端倪初现 长安事起(1 / 2)

第二日,清晨。

长安城还是一如既往的热闹喧哗,天刚蒙蒙亮,街道上就已经传来了小贩的吆喝声和行人的攀谈声,好生热闹。

此时,街巷口,丛不凡面色苍白的躺在一个躺椅上,懒洋洋的吞吐真气,慢慢的恢复着伤势,丛不凡这一次伤势十分严重,就算是恢复了恐怕也会跌境,达不到三品的实力了,除非能够找到医家传人,才有机会恢复如初,而丛不凡一旁一名黑衣遮面的男子正抱着一柄怪异的长剑寸步不离的守在丛不凡旁边。

原来,自丛不凡清醒之后,张仪就暗中将丛不凡送出了使馆,毕竟藏在使馆的风险还是不小的,虽然,救丛不凡的时候处理的干净,但是只要做了就一定会有痕迹,嬴政也派遣剑奴中的真刚贴身保护丛不凡的安全,也给了丛不凡一枚象征身份得玉佩,凭此玉佩丛不凡可以随时去奉国寻找嬴政。

可能是早上天气有些凉,丛不凡躺在躺椅上不自觉的缩了缩身子,也就在这时,一辆马车缓缓的从丛不凡的对面的街道驶过,年老的车夫轻轻用皮鞭抽在马屁股上,马车走的极其缓慢,丛不凡旁边的真刚用拇指抵在剑柄上,宝剑出鞘寸须,此时恰巧一缕微风吹动了马车车厢的帘幕,露出了坐在车厢中的绝美女子。

那女子有着一双清澈的眸子,清如寒潭,灿如繁星,不知道那女子想到了些什么,竟然不自觉的笑了起来,那一笑眼睛弯的像是一个月牙一样,那股子灵韵也溢了出来。

“是一个高手。”

真刚淡淡的说到,丛不凡没有说话继续在哪里吐息着,真刚瞥了一眼丛不凡,仿佛想要在丛不凡的眼中看出一些别样得情绪。

没过半晌,一队身穿重甲杀气腾腾的骑兵就在街道上奔驰而过,这队骑兵的行进路线很明显就是皇宫,长安城中可以骑马,但是严禁纵马,违者杀无赦,但这队骑兵能够如此在长安城中肆无忌惮的驰骋,明显是有皇命在身,而且还是紧急任务。

即使是六七岁的稚童都可以感觉到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丛不凡看着那队骑兵奔驰而过,口中喃喃道:

“长安城怕是要乱了。”

长安城,皇宫之内。

本应该是风景宜人,百花争艳的御花园内,竟然有一个相貌俊毅的文弱书生在哪里大煞风景的烤着羊腿,还在那里不停的刷着蘸料,那娴熟的手法就算御厨在此恐怕也会自愧不如。

很快魏征、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三人就结伴出现在了御花园中,远远的看见那文弱书生,魏征冷哼了一声,房玄龄笑着问道:

“这几日将军辛苦了。”

文弱书生面无表情,没有言语,长孙无忌接着问道:

“高将军,可是还在在意那与大奉决战的主将人选。”

文弱书生依然没有说话,只不过是眼眸中一缕精茫一闪而过,长孙无忌继续问道:

“不知如果若是将军来指挥这场大战,将军会如何抵御大奉军呢?”

文弱书生没有言语,随手撕下一块羊肉丢给长孙无忌,长孙无忌随手接过那块羊肉,但由于羊肉太烫,长孙无忌忙不迭的将手中羊肉还会撺动,显得十分滑稽。

“奉地荒芜凄苦,也造就了奉人,民风彪悍,悍不畏死,曾经与奉国骑兵有过一次交手,哪一战我领500精锐骑卒,而对面奉军只有百余骑,双方一共发起了三次冲锋,敌军全部战死,无一人临阵退缩。”

那文弱书生说到这里,像是回想起了哪一战的惨烈,长叹一声继续说道:

“那百余骑全部都是胸前着甲,身后无甲,最后即使是只剩余数人,发起冲锋还能够保持着勇往无前的气势,奉人当真可怕。”

说到这里那文弱书生长叹一口气,这一番所问非所答的回答并没有让在场中人有丝毫不满,但不等文弱书生继续言语,就听房玄龄继续说道:

“奉国朝堂经历了变法,以法治国,以法治军,在军力国力上又有了极大的增强,虽然七国之中奉国立国最晚,但几代君王尽皆励精图治,国力上恐怕已经不弱于我大盛了,而今又变法初有成效,举国上下,同仇敌忾,气势如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