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你的执念[快穿]_分节阅读_第423节(2 / 2)

  状元郎是皇孙的消息已经昭告天下,满京城如今恐怕都已经知道蒋彦的传奇,而她阿蛮,在跨马游街那日后早就京城闻名。现在走出去问一问,谁不知道状元郎的身世、状元郎的生平、状元郎的妻子、岳家?

  不,现在状元郎是大皇孙了。

  大皇孙和他那青梅竹马一手能提起八十斤瓜力大无穷的妻子那些二三事,可能赵家镇都已经听说了吧?

  赵家对蒋彦有恩,她是蒋彦八抬大轿明媒正娶的妻子,她倒要看看,皇帝天下第一大,于是就能不认这份恩,不认这门亲了?

  阿蛮提着刀大步往外走,三两步走到了来人面前,直截了当地问:“我问你,家宴女人不能参加吗?皇祖母各位妃子不参加?众位妯娌不参加?”

  来人连连后退,震惊地看着她提在身侧的杀猪刀,这刀的刀刃亮闪闪的,显而易见的锋利,而下午这位磨刀事迹早就满宫听闻……这刚磨完的杀猪刀,随便挥几下,来个“不小心”,他们的小命就可能呜呼哀哉了,哪怕不死也得伤。

  “夫人,女眷的确有参加,但谁能进家宴,谁不能,都得听宫里的安排……奴才们今日只是前来传达圣上口谕。”

  阿蛮举起刀挥了一下,惹得那群人再次往后退,她大声说:“我不信!我是蒋彦明媒正娶的妻子!他的认亲家宴,所有女眷都去了,就我不能去?难道皇家还想让蒋彦忘恩负义不认糟糠妻当个负心汉吗!我们屠户家都知道人要重情重义,要守信重德,皇宫怎么可能还比不上我们屠户!”

  蒋彦眼睛一亮,跟着跑上来,站在阿蛮身侧,不动手劝阻,只在边上说:“阿蛮说得有理,是不是事情杂多,中间出了什么错处?公公你再去确认一下,真的没有阿蛮的名单吗?”

  阿蛮拿刀指着大门:“就是,你们去确认好,到底有没有我?”

  那群传信的,躲了又躲,连连应是,顾不得多说什么,连忙跑了。

  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阿蛮就是那个兵,边上还有蒋彦这个军师,自诩秀才的公公们哪里敢和他们讲道理,赶紧回去向皇帝汇报(告状)才是上策。

  等到人跑得没影了,阿蛮这才放下刀,黑着脸气呼呼地进了屋。

  蒋彦又一副没脾气的模样,追着阿蛮进去了。

  东宫的宫人们看得叹为观止,万万没想到,这个村妇竟然敢和皇上叫板,而且大皇孙对这个妻子真的太言听计从了,就赵氏这母大虫的凶残样,他竟然还面不改色甚至满脸讨好地追过去。

  不过一天,所有人都忍不住拍拍胸口,对阿蛮的态度从鄙夷轻视转为了“好好供着,轻易别招惹”。

  这一点,当她们听到阿蛮当真被邀请参加家宴后,变成了“好好伺候,再不敢怠慢。”

  无他,阿蛮能让皇帝皇后改主意,凭借这个势头,不管未来如何,现在碾死她们其中任何一个都不用花大力气。

  屋里,蒋彦追进来后,脸色就恢复了严肃,他沉吟了一会儿,对阿蛮说:“阿蛮,这次他们回去请命,肯定会让你进家宴,但是男女宴席隔得远,我照顾不到你。如果宴席上有人给你委屈受,咱也和刚才一样,直接说出来。这宫里人人都喜欢绕弯子说话,你真直言不讳了,反而没人敢继续招惹你。”

  阿蛮自然点头:“我知道,你自己也一样小心。你这个大皇孙突然出现,你那些叔叔堂弟不知道对你什么心思呢。点心铺子争家产都能打得头破血流,何况这么大的皇帝老爷家?”

  蒋彦的确对此感到压力重重,闻言拉住阿蛮的手互相打气:“前朝后院密不可分,这次家宴我们分别观察一下大家的态度,回来再分析这宫中局势。咱们夫妻同心,慢慢来,别的不重要,保护自己,别受委屈。”

  阿蛮举起杀猪刀转了转:“谁敢给我委屈?打不了打一架!”

第389章 娘子的杀猪刀11

  本朝皇帝十几岁跟着人起义,一路打仗一路出头,三十九岁那年,打进前朝皇宫,打下半壁江山,登基为帝。

  建朝前十几年,这个国家依旧在战争的动荡中,南边各势力占地为王,太子和当时成年的二皇子分别领军,断断续续打了多年。直到太子阵亡,三军悲愤,一鼓作气之下,将南方所有势力两年内尽皆铲除。

  太子阵亡,太子妃生下死胎,从此青灯古佛。战争平息,二皇子回归京城,封了王入朝参政。留在家的日子多了,府中子嗣渐渐多了起来,一年后便有了嫡长子。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长期处于战乱之中,皇家的子嗣并不多,皇帝自己生过不少儿子,但是最终活下来的就四个,老大老二年纪差了三岁,老三和老二却差了十二岁,老四更小。

  太子和二皇子子嗣也晚,因为常年在外打仗,府中经常两三年没有新生儿,早年倒是有过孩子,不是生了女儿,就是如太子头几个孩子那样,或流产或夭折,于是等他们生下嫡长子时,都已经而立之年。

  当年太子因为迟迟没有子嗣,还曾被朝中大臣上书谏言,朝中大半都是从龙之功的建国功臣,太子压力极大,但他给过太子妃承诺,嫡长子必须由太子妃生下,压力再大都没有食言。

  因为这个,太子妃生下死胎后,帝后态度十分冷漠,朝廷上还有言官参太子妃娘家教女无方,善妒不贤,连累太子三十多岁未能诞下后嗣。

  之后二十来年,太子妃娘家杨尚书一家,和太子妃的走动变得很少很低调,明面上几乎看不见什么来往。

  但实际真是如此吗?

  蒋彦便是杨尚书一家极力找回来的。

  三皇子和四皇子则和太子二皇子完全不同了,他们出生时,父亲已经手握权势,不久后又登基为帝,他们没有上过几回战场,几乎生来就是贵族,到了年纪就与重臣家的闺秀成亲。甚至成亲的年纪极早。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安安稳稳在京城成亲成家的三皇子,前头几个孩子都没立住。

  三皇子成亲时,太子还在,正在南方打仗。三皇子妃和太子妃几乎同时怀孕,太子妃生下了死胎,皇帝心中悲痛,特意叮嘱太医院要照看好三皇子妃,但是两个月后,三皇子妃难产而亡,一尸两命。

  那年,皇室的气氛非常糟糕,直到一年后,天下一统,举国大喜,皇帝这才喜笑颜开。

  又一年,二皇子妃有孕,三皇子侧妃有孕,四皇子娶妻,皇室喜事一桩接着一桩,太子带来的悲伤彻底被种种喜事掩盖。

  到了如今,原本人丁稀少的皇室已经变得十分兴旺,阿蛮在宫人的带领下走进大殿,就看到满殿的老中青三代女子,坐得满满当当,低语嬉笑,莺声燕语,好不迷人眼。

  坐在上首的,也是现场年纪最大的,便是已经七十岁满头银丝的皇后。

  今天是阿蛮进宫的第二天,她还没被教导过宫中规矩礼仪,见了皇后,在选择直接磕头还是行民间问安礼之间,她犹豫了半瞬,选择不委屈自己,一脸严肃认真十分诚恳诚心地――玩了玩膝盖,行了一个民间常见的蹲礼。

  蹲完直接起身,笑眯眯喜气洋洋地冲着皇后问好:“皇祖母好,您今晚好漂亮啊!”

  伸手不打笑脸人,阿蛮来了这里就代表蒋彦,皇后舍不得自己的大孙子受委屈,只好忍下毫无规矩的阿蛮,笑呵呵地冲着她点头:“就你嘴甜,快入座吧,马上开席了。”

  阿蛮嗯了一声,也不腻歪,直接坐到了自己的席位上,喝了一口宫人倒的水,眼睛骨碌碌转着,观察着在场众人。

  她是孙辈,所以坐席上方还有几位按辈分叫婶婶、姑母的女眷们。那些出嫁的公主姑母们且不论,上手三位婶婶却是值得一提。

  二皇妃武将之女,如今四十多岁,鬓间已有遮不住的白发,她面容严肃,五官英挺,垂着眼坐在坐席上,完全不往四周多看一眼;

  三皇妃是继室,年纪比四皇妃还小,容貌姣好未语先笑,只是朝着阿蛮看过来的眼神,让阿蛮并不觉得舒服,笑眯眯若无其事地和对方对视了一眼,阿蛮立刻看向了四皇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