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柱子叔最想做的事达成71(1 / 1)

如今的阿光叔早已是花甲老人,加上残疾,身子佝偻在轮椅上,腰下盖着毯子,毯子瘪瘪的看不出腿部的形状,只在下方荡着一双穿着耐克牌运动鞋的脚。可阿光叔精气神很足,嗓门依旧很大,满是皱纹的脸上挂着满足的微笑。他抬头看了眼柱子,指了指我,“我就说是园园嘛!”他开心地拍了下轮椅的扶手说,“我呀,人老身残眼神却好的不得了。”他挥动着双手有些激动地告诉我,刚才在织机展厅他就看见了我,又怕打搅学生听讲解,就没敢上前打招呼。他朝柱子叔撇了撇嘴,有些不屑对我道:“你柱子叔还不信,非说我眼花认错人了。”柱子叔微笑,不予置否。静雅眼角翘了翘,莞尔一笑,“开馆仪式那日没见你来,阿光就一直念叨着,园园为何没来。”她掖了掖阿光身上的毯子,揶揄地说,“那日,阿光言之凿凿说开馆仪式后园园定会去看他,还吩咐阿姨多准备些菜食。没曾想开馆仪式你没到场。今儿猛不丁看到你过来,他呀可开心了。”我有些尴尬,脸颊开始发烫。我很抱歉说:“接到邀请特别高兴,跟阿光叔料想的一样,原本想参观过后就去看你们,可那日工作缠身实在走不开,只得让人带口信过来说明原由。”柱子叔颔首,阿光哈哈一笑,点头称:“工作要紧!”我赶紧跟着说:“看展览也要紧,这不,逮住空挡我就赶过来了。”柱子叔点点头,满脸漾着笑意。他指了指身后的展馆,“参观过后,感觉如何?”他问。我狠狠地点了点头,说:“柱子叔,你们建立这样的地方丝绸专门场馆对促进吴城传统产业的发展,传承和推进丝绸文化具有积极意义。”我看到柱子叔眼里的欣喜和鼓励,便鼓足勇气继续说,“吴城丝绸博物馆浓缩了吴城了千余年丝绸发展史,从蚕桑文化的展示,可以看到蚕到丝的整个过程。而在丝绸文化推广中,从本地做起,以吴城地方丝绸为主题展示整个丝绸发展史。”说罢,我又兴趣盎然地比划,“噢,那个沉浸式体验互动环节挺有趣,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木织机,可以让参观者亲自上去坐一坐,拉一拉感受古代机器的精巧。”柱子叔很开心,心花怒放的样子。在丝绸行业滚打摸爬多年的静雅这会儿插言:“伢吴城丝绸人的意识并勿落后,在技术和市场上都有过大胆尝试,丝绸工艺相当精细,世界闻名。吴城自古丝绸文化底蕴深厚,从创新产品层面开始,并以文化底蕴来提升成品内涵,将丝绸产品升级为搜藏品、艺术品。那么以文化的名义,以博物馆的形式保存关于养蚕丝织业记忆则成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从市场与文化层面上来看也具有积极意义。”静雅的声音糯糯的,软软的,听在耳朵里很适宜,很好听,像山涧清风拂过耳畔。

“你对哪个展馆印象最深?”柱子叔又问。“织机展厅。”我不加思索地回答。听到这样的回答,他那历经沧桑的脸上挂满了笑意。他慢条斯理地开口:“我们经常说丝绸是开通丝绸之路的原动力,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丝绸织造出来,没有丝绸织造背后的技术支撑的话,那么丝绸就无法成为全球化的一个奢侈品。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叫做`日出万匹,衣被天下',表述的就是织机的贡献。”静雅也在一旁跟我解释,织机就是伴随着不同的丝绸品种逐步发展起来的。没有织机的发展,就不会有今天丝绸种类的多样化和产品的升级创新。国际上现代织机发展非常快,现代织机及其配套设备智能化发展迅猛,据此丝绸面料开发和生产工艺也随之在不断地传承和创新。

“喂,说够了吗?你们两口子开研讨会呢,园园是文化人,自己会研究,会琢磨,哪里用的着听你俩上课。”一向喜欢热闹的阿光插不上嘴,感觉被冷落似的,憋不住了,生生打断了有关丝绸的话头。柱子叔拍拍阿光叔的肩膀,“我呀,想听听园园观后感,了解博物馆给参观者留下的印象,也好有的放矢地做些改进。”阿光噗嗤一笑,两手一摊,一副老顽童的模样,“嘿嘿,我这不是怕你们饿肚子研究学问嘛!”他仰起头恰好对着轮椅上方柱子叔俯视他的脸,他双手撑住轮椅扶手抬起身凑进柱子嘀咕,“园园难得过来,有这功夫在大门口闲扯,不如去太湖边上的望湖楼边吃边聊呢。”柱子叔附和,“我也是这意思。”静雅抿嘴偷笑,“早就在等老哥哥您发话呢!要不伢们也不会在大门口…嗯…研讨。”她学着阿光叔的用词。阿光叔佯装不满地指着两人,“瞧瞧,这两口子一唱一和地耍我玩哩。”说罢朝我一挥手,“园园,走,咱们去望湖楼。”此时,一辆小车开过来停在我们身边,司机下车打开后座车门,然后抱起阿光叔放在后座上。柱子叔收起轮椅置于车后仓内,并示意我坐副驾驶座,他与静雅则进入后车门与阿光叔并排坐下。

我打开车窗望了一眼丝绸博物馆那蚕茧造型的白色建筑,只见远处那些层层叠叠桑树林,弯弯曲曲的溪流,年代感十足的古桥,以及星罗棋布的农舍,这些现实版的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景图,成了这座现代化建筑的背景,渗透出浓郁的历史气息。柱子叔循着我的视线也看向那只巨型蚕茧,满眼都是心愿达成的喜悦。

车子绕着博物馆缓缓行驶一圈后,这才上了太湖大道。

“柱子叔,丝绸博物馆是你们集团投资建造的?”我问。柱子叔摇摇头,说:“主要是政府出资,我们公司也出了部分资金,并将公司老丝厂拆迁无偿拿出这块地建场馆。”他告诉我,当年他曾多次向政府提议建丝绸博物馆,在人大会议上也提了议案,可扯皮的事太多,建馆之事一直处于纸上谈兵状态。直至他代表公司提出拆迁丝厂建丝绸展馆建议后,政府下大决心支持并付诸实践。场馆建筑竣工后,博物馆软件部分,包括展厅设计,资料收集,展馆布置,环境设置等等,全部交与他们來富集团公司负责。经过二三年努力与摸索,终于交出了满意地答卷。

“这辈子我最想做的事完成了,我也该告老还乡,归隐田园,享享清福了。”柱子叔长长舒了口气,一本正经地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