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借居的日子32(1 / 2)

公公的“圆桌会议”后,一家人分头大干奔小康的步子才迈出,就被时代的浪潮,打了个趔趄。祖祖辈辈居住的村子成了吴城第一块被政府征用的土地,田地,房屋,鱼塘全归了公家,换来的是一叠叠的票子,城市居民的身份,和城中村小区的居民楼。不久后,那块祖祖辈辈生活和耕耘的土地上,拔地而起的则是政府机关大楼,吴城行政中心。

如此一来,公公“圆桌会议”的精神只能搁置,大家伙各走东西,自寻营生,奔小康的方向没变,只是方式和途径有了变化。

多年后我正式成为湖州的子民,亲眼见识了湖州的变化。这儿在绿的主色调下渗入了多色彩的事物。浓绿的的树丛中矗立着各式小楼,赤橙黄绿青蓝紫缀入其间,自然的美好随着绿色嬗变抛进了我的眼,摁进了我的心里。

每当我步入这个农转非的城中村,常常会被这里及周边的变化所惊诧,而感怀。1996年先生阿敏调回吴城工作,我一个外乡人也跟屁虫似的跟着来到吴城工作与生活,谁让伢是他的媳妇呀!换了新的环境新的工作,一切从头开始,忙碌成了生活中的常态,去城中村探望公婆也只能来去匆匆。

初入这座小城,一切均得从头开始。锅碗盆瓢置办起来倒也方便,可一套居室谈何容易。暂且借住鱼池街一闲置的老房子阁楼里。房子尽管破旧,修修刷刷俨然像个新家了。

鱼池街沿着河溪伸展,白墙黛瓦马头墙,木门青砖木格窗,巷子尽头有青石砌筑的台阶直至河溪水畔,居民们就在这河里洗衣,洗菜,甚至刷洗马桶,痰盂。只是汏洗入口的东西,在河水的上段。刷洗排出的物件则很自觉地搁在河段的下游。无论河段的上游还是下游,空间距离并不远,若洗菜时劈面遇见邻居拎着马桶弯入河水流向的另一头,不免会生出心理的膈应感。

落雨的时候,窄窄的街巷,有点戴望舒《雨巷》的味道。走在巷子里就像走进了旧时光,像极了老电影里的镜头。可房子落成年代到底过于久远,白纸墙粉遮不住其苍老斑驳的面容,不多久便原形毕露。原本温馨快乐的日子由此生出些微惆怅,随之是无尽的口角和埋怨。

梅子熟时,常常窗外大雨瓢泼,屋内淅淅沥沥小雨不断。此时鱼池街果真成了鱼池。几日下来,家里雨水没足,楼下的住户卷起细软自寻门路去了,唯有我的家人坚守阵地。清晨,倚着窗棂望一眼茫茫四水,分明是很有诗意的境地却引出颇多烦躁。

我说:“这破烂屋在水里再泡几日或许就散架了。”

阿敏说:“有个挡风避雨的地方就不错了。”

“四周高楼林立,为何我就该住这破屋?!”我恨恨地道。

“你咋不想想,这四水环绕唯我独居孤楼的美景何人领略过?”

阿敏的玩笑更激起我的愤怒。舌战激化,结果是淘汰了一批锅碗盆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