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李巨子给大宋上的第一堂课128(1 / 2)

今日天公作美,朝阳仿佛被笼罩了一层薄纱,依旧明亮,但没那么炽热。

风儿轻轻吹过,道边几个从西北来的龟兹少女好奇的看着那片空地上的男子。

“他便是墨家巨子?”

“就是他!”

御街上人潮人海,街边的店铺门口,二楼窗户都是人,甚至有人爬上屋顶,居高临下一览无余。

当然,最好的位置在宣德门城头上。

赵祯正在聚精会神的看着李献操作,张泽过来,“官家,皇后来了。”

“昨夜她不是说不来吗?”赵祯回头,看到皇后正冲着自己招手,几个御史看到了,却也不好出声指责。

“带来。”赵祯对太后低声说了,太后说道:“算起来她能入宫,也是定远侯出的力。”

皇后过来行礼,随即和皇帝坐在一起。

“你怎地来了?”

“定远侯可是媒人,做人要讲义气,我怎能不来?”

“这又不是江湖。”

“爹爹说朝中就是最大的江湖。”

御街上被清空了一长段,范集等人牵着十余匹马来了。

“还请查验。”李献指着那些马。

官员随即带着僧道过去,还有几个老卒。

“准备的挺充分的。”李献笑了。

“千年来出现的第一个对手,他们自然不敢怠慢。”文彦博依旧有些担心。

马是从军中借的,而且是昨日通过官家借的,一直放在军中,先前才拉出来,就算是要做什么手脚也来不及了。

检查完毕,只是最后僧人们依旧习惯性的用狗血淋在战马的头上,其中一匹战马发了性子,飞起一马蹄,把僧人踹飞了出去。

这个小插曲无人关注。

战马被绳子连在一起,分为四队,一队四匹马。

李献压手,周围渐渐安静了下来。

“那个竖子要说什么?妖言惑众?”王澜山低声道。

他的声音很小,可此刻周围太过安静,就被周围的人听的清清楚楚的,有人回头怒目而视,“不想看就滚!”

王澜山也不气,把声音压的更低些,“他们可准备好了?”

王珣点头,目光看向右侧,就在靠近右侧城门的地方站着十余男子,从四十多岁到七十多岁都有。

他们便是大儒。

这些大儒今日的任务就是盯着李献,但凡发现他说的话有错谬,他们必须要马上指出来,并进一步攻讦!

所有的一切安排就绪,无懈可击!

王珣微笑着。

李献缓缓回身,背对宣德门,说道:

“为何会打雷,为何会有闪电,为何河水会流淌,为何高山能屹立不倒,为何人能站在地面,而不是漂浮在空中,为何花儿会绽放,为何我们吃东西会觉着美味……早在数千年前,先民便对世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并不断去探究缘由。”

李献的声音渐渐传开。

王珣双手抱臂,轻声道:“这是在蛊惑,准备。”

有人去那群大儒那里传递消息,让他们打起精神来,注意寻找李献话里的漏洞。

“安心!”一个大儒自信的道。

“有人说天上打雷乃是雷神所为,天上闪电乃是电母发怒,墨家不敢苟同。不过,这不在今日探讨的范畴之内。”

有人说道:“故弄玄虚!”

李献也不辩驳,继续说道:“今日我要说的是气压。我墨家先贤在千年前无意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拿着煮过的瓷杯盖在人的脊背上,瓷杯竟然就吸附在人的肌肤之上,很难拔下来。”

“这不是药罐吗?”有人低呼。

拔罐的历史悠久的令人难以置信,传承到大宋时,医者用药水熬煮瓷杯或是竹筒,趁热按在人体穴位上,这便是拔药罐。

“我墨家先贤遇到不解之事,第一个念头便是去探究。而不是用鬼神来粉饰。”

王珣的脸冷了几分,“他这话是在讥讽我等。”

儒家最喜搞神秘活动,这个锅是从董仲舒开始的。

“经过多年的探究,我墨家先贤发现这个世间存在着一个东西,气!”

有大儒朗声长啸,当所有人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后,他洒脱的道,“气之一说,我儒家先贤早已有之,定远侯何必重复?”

“哈哈哈哈!”

众人大笑。

李献没笑。城头上,皇后眼神好,低声道:“我好像看到定远侯在嘲笑那些人。”

“嘲笑,你确定?”官家问道。

皇后再看了一眼,“确定。”

李献看傻子般的看着那些大笑的人,他知晓,笑的越厉害的人,晚些就会越无颜见人。

等笑声渐渐停止后,他平静的继续说道:“就在苍穹之下,有很厚的一层气。这层气覆盖着大地,覆盖着万物。”

王澜山看了王珣一眼,“他说的气和咱们的无关。”

那些大笑的人有些尴尬。

“这个气无所不在,它们压着大地万物……”李献拿起铜球,他不准备把引力这个知识点丢出来,原因无他,太过惊世骇俗,时机不到,“我拿起这个东西会觉着重,那是因为气在压着它。”

一个谎言需要万千谎言去掩饰……李献只能从这个角度去给这群古人诠释大气压强,“这个气无所不在,它存在于我们眼前的虚空,存在于我们的体内……”

“定远侯,你这般妖言惑众所为何来?”一个大儒怒目喝道:“什么气压着铜器,压着人,老夫为何没知觉?”

“伱病了有知觉吗?”李献反驳,“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可曾读过?”

呃!

未病之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