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章、同窗秋游云雨山 唐琨论道绝顶峰(1 / 2)

周六,唐琨感觉无所事事。周末晚上,他还可以去找瑶丽,让她教跳舞。但周六周日,他就呆在学校无个去处了。他就想用班费支出,野外烧烤一番,去玩一下散散心。

上学以来,唐琨来了天低城,除了出火车站时在火车站逗留过几分钟外,哪里都没有去过。

再说,晚上黑灯瞎火地,虽然火车站灯火辉煌,但也只是照亮了火车站,车一上国道线,就是一片黑夜茫茫。

唐琨虽是班上的生活委员,平常并无什么事情要做。

他早上起床后,去第二个宿舍向周雄提议:“周雄,我们乘秋高气爽,秋色正浓,组织大家在这个周日,去对面的云雨山去野餐烧烤一番,这虽然比不上城市的灯红酒绿,但可以顺便登高望远,极目骋怀,也是别有一番情趣的。中秋以后,接下来就会进入深秋,到那时候,云障雾罩的,再去爬山秋游就不好玩了!”

周雄是城里学生,一听唐琨说得这么美妙,也很心动,对他的提议表示支撑。

于是两人一合计,决定在这个周日上午,去对面的云雨山去秋游登高,来一次远足。周雄觉得森林里野餐要防止发生火灾,就决定改野餐为自己带上干粮和水。

周六一天,唐琨去图书阅览室泡了一天。他注意到,管理图书室的是一位年轻而且非常漂亮的女员工。

唐琨回到宿舍,从孙涛那里了解到,这位图书阅览室的女职员叫杨芷绮,今年二十二岁,是学校一位老师的女儿。

第二天,大家吃过早餐,将要出发时,纷纷在楼下的小卖部买了袋装饼干蛋糕面包和矿泉水等吃的,再用一个朔料袋提了。

唐琨则早上在食堂多买了三个馒头,将一只他曾喝过的矿泉水瓶子装了一瓶冷开水。

等人集合齐整,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出了校园,走了田间的小路,朝云雨山逶迤行去。

走得半个小时,就到了云雨山脚下。大家初来乍到,都还生龙活虎,沿着山下的青石板路上山。

但见一路水流花放,路转峰回。一群人或勾肩搭背,谈谈笑笑,或指点路边红叶衰草,兴致盎然。

周雄指着山路旁边的一块宣传牌笑着对唐琨说:“阿琨,你看看这两块标语,‘谁纵火,谁坐牢!’‘烧毁山林一片,一生牢底坐穿!’你看我的决定明智吧,如果今天是带肉来烧烤的话,大家中午就要吃生肉了!”

唐琨连忙点头恭维:“确实是明智!”

其实在他心理想:“班上出来烧烤,由我生活委员提议,如果是出来秋游,就是文娱委员管的事情了,我不过是找个借口而已。”

开始大家兴致高昂,但走到半途,一个个气喘吁吁,唉声叹气。

唐琨一看大家就要泄气,担心大家会打了退堂鼓,要原路返回。他就加紧往上紧走几步,看到路边有一座飞檐翘角,全身通红油漆的路边亭子,供登山游玩的人歇气休息。

他走进亭子,首先看到的是亭柱上的一幅对联。“

上联: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

下联: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难。”

唐琨知道这本是一本书上记载的南岳衡山玄都观的一幅对联。他待后面的同学都上来了,就说:“大家知道这幅对联的出处吗?”

大家摇头,唐琨就说:“我为大家讲一讲,愿不愿意听呢?”

周雄接话以做授权之意:“阿琨,那你就讲吧!”

唐琨就说:“这本是南岳衡山玄都观的一幅对联。因玄都观在南岳半山上,到南岳登山上祝融峰的游人,或到山顶寺庙上香许愿的香客,在走到的玄都观半山亭时,都已经脚软腿颤,人困马乏。当看到这幅对联,在仔细玩味品读之后,就明白对联对游人的勉励之意。联意是说,大家沿着山道向上,这里还只是半途,还需继续努力;但领略壮美的风光,已就在不远的前方了,想登上风光无限的绝顶就不要怕艰辛。游人香客们领悟了联中蕴含的道理后,人就又有劲了。这个云雨山的半山亭,也将这幅对联题在了亭两侧的柱上,用来鼓励游人继续往上攀登。所以啊,我们现在也走得人困马乏,但是绝顶的风光就在前方,我们只要再坚持一下,就能领略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绝妙境界了。大家不要打了退堂鼓,半途而废啊!”

唐琨做起文学评论来滔滔不绝,周雄虽然组织和活动能力非常强,但要说讲这样鼓动煽情的话,他对唐琨是服气的,就静静地听着。

唐琨就继续说:“我们登山观海,出来游玩,要能做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既能象古今贤哲那样,既有琴心,又具剑胆,在思交圣哲,神游湖山之际,能欣赏到湖山之美,之媚,也能注意到,感受到,接收到湖山之间,长存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圣哲情怀!”

这时,吴意大笑着插嘴:“我早知道你就是一情圣!”周雄被唐琨讲话的意境给感染了,就立即打断吴意:“吴意,别插话!”

唐琨就继续说:“这幅对联,既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也语意双关。这个‘道’字,既指山中的道路,又指宇宙的规律。遵道而行,表面上是说要沿着道路往上走,其实作者也是说,行事要符合宇宙的规律和法则。“绝顶”二字也一样,即指山的最高峰,也喻指事业、学业、技艺等高峰。这幅对联虽然被题在了路边的亭子上,但它却是很有哲理的一幅劝学联,也非常适合张贴在书房。它看似为鼓励登山而题的,其实它更是劝学悟道的箴言联,值得我们青年学生仔细揣摩和思量。”

唐琨说完,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都说:“讲得好!”

但他终究年轻,对一堆工科学生,大谈文学,反而显得异类。

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夏虫不可语于冰,井蛙不可语于海。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