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大秦宫 帝皇令(四)(1 / 2)

纪深站在窗前,双手负后,目光沉郁,发髻的玉冠柔和了一分身上的锋锐。

光影打在纪深身上,从后看去,如墨沉沉。

老宦官站在殿门口小声提醒中书令已经到了,老宦官见圣上没有说话,左手挥了挥,示意身后的中书令进去。

待中书令弯腰快步迎向纪深的背影时,老宦官悄然将殿门合上,自己挽着拂尘站在殿门口候着,不需多余的言语。

“中书左郎中令萧裕明叩见圣上。”离着十步的距离,萧裕明脑袋贴地说道。

往常进宫的频率在一旬一次,恰好迎着大朝会结束的时间,有些朝会上遗漏的,或是不便于在朝会上议事的。圣上会单独找左郎中令以圣谕的形式递呈下去作为补充。

眼下直接绕过三枢是第一次,萧裕明言行便愈加小心谨慎。

“立旨。”纪深的声音有些沙哑,似是许久未说话般。萧裕明心中微惊,但手上依然有条不紊地从捧着的木匣中渐次取出各类物件。

“朕惟王化始于宜家,端重宫闱之秩......”萧裕明心起巨浪,作为同文章遣词造句打交道的官员来说,萧裕明再清楚不过自己接下来要写的是什么了。

一手工整的正楷稳稳出现在旨上,不比行书的飘逸或是草书的狂狷,大秦官员落于官书的字向来以笔画分明,结构平整的正楷为主。从始皇帝的小篆到如今的正楷,演变已经过去了数百年。

作为文书的佼佼者,萧裕明的正楷更是达到了点画齐备,章法自然和谐的程度。

心有狂涛,落笔却稳如山岳,萧裕明深吸一口气,兀自镇定下来。

“......琅琊陈氏,秉德恭和,赋姿淑慧。佩诗书之训,声华茂著掖庭......”不知纪深在窗前站了多久,似是早已想好腹稿。萧裕明的圣旨上,纪深方才说的话一一显现。

“......尔其邸勤夙夜,衍庆皇邦......”萧裕明跪坐在大殿下方,圣旨铺开在桌面上。萧裕明看着自己写出的楷书,已经入秋了,天高气爽,气温宜人,可仍自觉背脊处一滴冷汗正在缓缓流下。

圣上的话并不晦涩,哪怕依靠本能记忆,萧裕明都能写得出来。只是......只是圣上词句之意起调太高,那么这最后......

萧裕明擦了擦额头上并不存在的虚汗,壮着胆子小心抬头朝圣上的方向看了一眼。只能从窗口的逆光中看见一个挺拔高硕的背影。

作为圣上专职的文书,内功修炼是不可或缺的。私底下萧裕明也曾多次翻阅古籍,研究历朝以来旨意文书的内容。

所以萧裕明很清楚眼下自己所写的,对于后宫而言便是一道惊雷,或许对朝廷而言也是如此。幸得当今圣上朝议上霸气强势,少了许多老臣的上书奏议。可却也免不了递呈的奏章中夹带几句:圣上子嗣尚少,望陛下广幸妃嫔,以壮秦脉。

定了定心神,萧裕明知道自己马上就要亲自敲响这道惊雷了。

“......兹仰承太皇太后慈谕,以册宝,封尔为贵妃,钦哉。”萧裕明心随笔走,思绪慢了半拍。待看清自己所写之字,“圣上,这......”萧裕明将手中的笔搁置在一旁,此时也顾不得心疼素有一两墨一两金的徽墨在空气中慢慢凝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