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路上(1 / 2)

村里南巷有间房,那是村里的学堂,小朋友们都在那里上学,老师是本村人,竭尽所能地灌输着一切知识:拼音、笔画、数字一到一百、儿歌,偶尔会教孩子们跳舞。

学堂里有一间大教室,不分班级,所有人都坐在这间教室里学习。

第一排是大班,第二排是中班,第三排是小班。

“小呀么小儿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哪没有学问那无颜见爹娘……”

从今往后,阮莱荷跟阮莱竹可以上学了,他们斜挎着奶奶缝制的书包,书包里装着铅笔、橡皮和本子。

那时候教学设施比较简陋,村里能有一位老师就已经很不错了。

没有教材,都是老师写在黑板上,学生们跟着老师念。儿歌也是老师唱一句,孩子们唱一句。

那天早上,奶奶让爷爷拿出推子,给姐弟俩推头。男孩的头好推,推光了就行。爷爷给莱荷推的时候,留了女孩头。奶奶还觉得有点长,非要爷爷再推短一点,愣是给莱荷推成了一个小子头。

莱荷哭着闹着不去学堂,她怕别人笑话她。

“我都说好了好了你还要推,把我的头推成了男孩子的头,让我怎么见人?”

奶奶哄着莱荷上学,那天莱荷穿了一件红色的大衣,只是因为那件衣服上有帽子,可以遮住头。

下课的时候,一个女孩子还是把莱荷头上的帽子揭下来了,她和旁边的小伙伴们一起笑莱荷:“这么热的天还戴着帽子,原来是推了个男娃头!”旁边的女孩子一起附和着。

那一天,莱荷恨极了奶奶。所以在母亲回来看她的时候,她哭着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

母亲怀里很温暖,就像太阳一样,可是什么时候她才能到母亲身边去呢?

母亲给莱荷还有莱竹各自买了一个文具盒。打开文具盒,里面有根圆珠笔,还带着油笔的清香。

阮莱荷小心翼翼地合上文具盒,她打算珍藏起这个文具盒。即使后来爷爷问她要油笔的时候,她才拿出来一次,用完后赶紧放进文具盒里,再次把文具盒珍藏了起来。

一个上学的下雨天,早上的雨还不是很大,到了中午放学的时候,雨流成了河。小伙伴们陆续被家长接走,走了一个又一个,只有阮莱荷跟阮莱竹被困在了南巷。

他们没有雨靴,只有大头鞋。因为之前妈妈给他们买的雨靴破了,还没来得及修补。

他们俩只能相互搀扶着走,走一下滑一跤,走一下滑一跤,滑倒了好几次,是被湿了的泥巴滑倒的。

“咱们就这样走吧!”阮莱荷牵着阮莱竹,走在雨水中。回家的路很短,可这一程,他们走了两个小时。

雨水漫过了膝盖,他们俩吃力地走着,雨还在下,越下越大。没有伞的孩子或许能够努力奔跑,可没有伞的小孩子要怎么去奔跑,他们会败给一种阻力——一种没有母爱没有父爱的阻力,一种只有思念和无数盼望的阻力。

雨水冲散了姐弟二人。

“姐!姐!”莱竹叫着莱荷。

莱荷赶紧走过去拉住莱竹的手。就在这时,爷爷撑着那把他做的伞来寻姐弟俩,把姐弟俩接回了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