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真方得学长生(1 / 2)

先生也姓杨,眉眼与杨行舟有几分相似,都是浓眉大眼,眼神明亮。只不过,先生眉眼多了几分深邃,好似沧渊,杨行舟却是一湾浅浅的湖水。

常萱铃甚至因此怀疑先生跟杨行舟父母是不是有血缘关系,才特意给杨行舟开后门收他为徒,但杨行舟父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先生却是爹爹在扬州的旧交,常萱铃因此也打消了妄想。少年人不可避免的会偶尔怀疑自己或别人的出身,大抵是因为抱有世界最初的天真吧。

七岁那年,书院的先生开始传授杨行舟和常萱铃武艺。杨行舟和常萱铃这才知道,先生不止文采斐然,武艺更是高深。

常萱铃当天回去跟常知秋和吴春华炫耀:“阿爹,阿娘,先生说我是个学武的好苗子哦。”

常萱铃开心的一蹦一跳,却忽然想起先生不止教她一个又有点嫌弃道:“你们一定想不到,杨行舟那个木鱼,总是学不会,最后还要本小姐教他。”虽然语气显得很嫌弃,但是常萱铃嘴角却一直不住的翘起。

“铃儿最厉害了,刚拜师就能收徒了,”吴春华打趣道。

“那铃儿要好好督促行舟学武哦,哈哈哈哈哈哈,”常知秋丝毫不惊讶常萱铃和杨行舟学武的事,反而揶揄道。

常萱铃还小当然听不出来弦外之音,眉飞色舞的说道:“那是当然,爹,你放心吧。本姑娘是绝世天骄,我的书童自然也不能太差。”

杨先生传授心法通常不超过一刻钟,剩下的都是留给常萱铃和杨行舟自己领悟。因此,常萱铃和杨行舟也就多了很多独处的机会。虽然这对于杨行舟虽然有点苦恼,但他天资不如常萱铃,常萱铃偶尔还能指点他一二。久而久之,杨行舟心里也认为常萱铃欺负他理所当然了,毕竟常萱铃也没把他当习武路上的垫脚石,而是一路踢着他前行。

可是先生的武功并不易学,饶是常萱铃天资聪颖,也学了三年才入门,更别提杨行舟了。其实先生并未传杨行舟和常萱铃一招一式,只有一段心法,以及根据心法自研的练气法门。常萱铃和杨行舟三年来只是朝夕在山中吐纳练气,一对少年竟好似书中餐晚霞饮朝露的神仙。杨行舟和常萱铃心中这样想着,也就不觉得练功枯燥无味了,虽然神仙后面还未跟着“眷侣”二字。

先生并未透露这是何心法,但杨行舟和常萱铃都觉得一定是绝世心法,因为常萱铃才刚练气入门一身轻功就如鹊踏枝头,即使习武数十年的武林好手也未必如她这般轻身似燕。杨行舟和常萱铃一致认为先生不告诉他们功法的名称,是为了防止他们不小心走露风声被江湖中人知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杨木鱼,要不要本小姐指点你啊。”常萱铃习武以来愈发神采奕奕,生气十足,此刻正俏立在一枝不粗的树枝上居高临下的看着杨行舟。

“不用,我自己能行。”杨行舟咬牙坚持道,用力挥着木剑,心里却始终不解先生教的那一句心法——“气随心止,物我两忘;风起云聚,风动云散。”

常萱铃看着杨行舟笨手笨脚,有些好笑:“呆子,你乱砍什么,这是要你真气外露,沟通万物,感悟天地气息,才能直上青云,像我这般轻盈。”

杨行舟虽然假装没听常萱铃的唠叨,但耳朵还是竖的笔直。常萱铃的话好似一阵清风吹散了杨行舟心中的迷雾,杨行舟试着将丹田的真气吐出,真气从手心流入木剑,人剑在真气的作用下竟好似融汇成一体。剑随心动,杨行舟一剑斩断一片落叶,木剑带起一阵清风,真气便盈散到清风,清风又吹起落叶,落叶却落在杨行舟的心里。

原来如此,杨行舟眼睛一亮,高兴的抬头看着常萱铃,同时运气真气挥剑入泥,瞬间振起一圈落叶,脚尖轻轻一点落叶,便落在常萱铃身边。

“谢小姐指点,”杨行舟双手作揖,方要感谢常萱铃,便听到“咔嚓”一声,那根不粗的树枝承受不住两个人的重量断了。杨行舟本能的抱住常萱铃,将身体垫在下面,甚至忘记了用真气护体。

“杨行舟,你笨死了,”常萱铃在杨行舟落地,她落入杨行舟怀里的瞬间心里说道。其实以常萱铃比杨行舟功力深厚,完全可以在树枝断的瞬间安然离去,可是忽然被杨行舟抱住,一下子六神无主,只能成全了杨行舟当人肉气垫的想法。

幸好常萱铃站的不高,杨行舟也只是背后被树枝划伤了一小道口子。事后杨行舟在床上躺了好几天,常知秋夫妇还特意带着常萱铃来看望他。

常萱铃趁爹娘和杨行舟父母寒暄的时候偷偷问杨行舟:“笨蛋,你怎么忘记用真气护体?”

杨行舟有点不好意思的说:“我忘了。”

常萱铃脸颊微红,糯糯的说了声“真笨”,一蹦一跳的跑回吴春华的怀里,还不忘回头冲杨行舟做了个鬼脸。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