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开窑38(2 / 2)

那釉料刚给陶坯上釉的时候,灰蒙蒙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染的是草木灰,其实也真的是草木灰。

他妈的烧出来之后就完全变了一个样。

发光逞亮,就差没镀上水银直接烧成镜子。

“你觉得大武家这窑陶器,烧得怎么样?”四喜没有问他老婆,而是转头问他家的制陶师傅。

这种专业的问题当然要请专业的人来回答。

他老婆还不够格。

“火候掌握得好。”制陶师傅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说。

论手艺,他们和沈师傅都是同一个地方出来的,师出名门,制陶师傅也不会灭自己的威风,涨他人士气。

手艺差不多,那只能是火候了。

陶器的烧制,充满变数。

四喜家的制陶师傅肯定不会把原因归结为手艺。

四喜点点头,认同自家师傅的说法,“这么说,让他烧了个七,八成。”

“景德镇最好的窑厂一窑也不过烧个四、五成,一般的烧个三、四成,烧出空窑的比比皆是。曾大武家第一次开窑,就得了七、八成的陶器,的确很少见。”制陶师傅对四喜说。

景德镇烧的是瓷器,陶器的烧制没有瓷器那么复杂,相对来说,简单一点。

也只是那么一点点。

但出窑率这么高。

往前数一百年,就是小河村窑厂还没倒之前,这种出窑率也不常见。

“他妈的,曾大武在烧陶这方面,还真有一点天赋。”四喜不得不承认。

他承认只有那么一点点。

这话说出来,语气怎么有一点发酸。

“别管了,过两天我们家也要烧窑了。”四喜老婆的一句话,无疑给了四喜巨大的信心。

四喜隐隐有种直觉,他也能烧出七、八成的陶器出来。

这一个多月的功夫不是白费的。

陶器这块蛋糕这么大,曾大武一个人吃不下。

小河村的窑烟几十年没有冒过了,陶器只要能烧出来,就不愁销路。

不止四喜一家盯着曾大武家开窑,村干部也盯上了。

小河村的窑厂在乡干部那边是打过招呼过了明路的。

办起来跟能不能办好,这是两码事,村长曾爱民可是把办好这件事当头等大事来抓。

一来能摘掉本村“贫困村”的帽子,二来,曾爱民也有点私心,他一心想升迁,小河村是贫困村,土地贫瘠,以后即使摘帽,也不会有大作为。

这是他的家乡,当然这也只是他其中的一块跳板。

外面的世界,还得等他跳出去看。

“走,看大武家开窑去。”曾爱民带着他的助理。

手臂上佩戴着“村长助理”几个大字的西西倒是乐意跟着曾爱民东跑西跑。

他近期成长得很快,已经很有做村长助理的资质。

“咱们村的窑厂出窑率七、八成,这件事你要不要向徐副主任汇报?”

西西没有说曾大武家,说了咱们村,要不是为了表示亲切,他会直接说成小河村。

“要。”曾爱民很欣慰西西能有这样的领悟,“徐副主任一直在关注窑厂这件事,之前没开窑,没有成果,我也不好意思开口。”

这次,就是一个向上汇报工作的良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