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摸鱼去喽(1 / 2)

要到窑厂去上工的事,曾祖父也听说了,第二天把家里的粪箕、扁担、锄头和铲子都找出来。

每家每户抽两个人,曾祖父提出让曾祖母和老二去,老大家在建房子,要挑砖递砖,和石灰水泥……事多,走不开。

曾祖父这么提议,当然有他的私心,村干部说抽两个人,但没有说抽两个什么人,壮劳动力还是老弱病残,要不是他豁不下自己这张老脸,他都要出去上工。

搞集体的时候,曾祖父亲身经历过,这么多人一起干活,最好摸鱼了。

曾大武第一个反对,“我妈那么大岁数,哪干得了这个活。虽然是集体出工,但活重着呢,还是我和中武去。”

但曾中武好像不在家,早上起床没看见他的人影。

张雪梅一瘸一拐从房里走出来,有些内疚地解释道,“中武去梨山下了,帮我娘家收稻去了。”

有些地方的水稻因为向阳或者地势气候的原因,会提早成熟,提前十天半个月,是常有的事。

“早不去晚不去,偏偏家里要用人的时候去。”曾祖父嘟囔两声,心想老二是去真收稻还是假收稻,他了解老二的秉性,十有八九是去躲清闲去了。

余香对曾中武这个时候躲出去,心中更是有怨言。都是家中的兄弟,都成了家,又没有分开过日子,为什么家中的事情都靠曾大武一个人操持?不分家,她和曾大武迟早要被这个家给拖累。

余香赌气似的扛着锄头铁铲,要出门。

曾大武一看余香的脸色不好看,就知道她心里闹别扭,忙对曾祖母说,“妈,你不用去了,我和余香两个人去。新房子那边砖都挑好了,石灰水泥也和了,你帮着上上石灰。”

“快去吧。”曾祖母摆手催他快去,哄哄他媳妇。

曾兰花从房里冲出来,手上拿着一根牛鞭,“爸,我跟你一起去。”

刚才她在房里,堂屋里的谈话都听见了。

曾大武有心去追上余香,“大人们上工,你一个小孩子……”

可转念一想,孩子在家也没人看管,留在家中的两个大人腿脚都不好,孩子一下跑远了,撵都不知道上哪撵去。

想了想,把曾文军也叫上,“军军,走,跟爸爸去上工。”

曾文军把他的烧结实的泥枪泥坦克带上,“我要跟姐姐去放牛。”

自从曾兰花带他放过几次牛,他便念念不忘。

窑厂离家有一段距离。

要走过一条长长的青石板铺成的路,再沿着河滩绕过半座山,就能看到几栋破破烂烂的房屋。

这些破烂不堪的房屋,就是窑厂。

这座山因为盛产制陶用的粘土,已经被挖得千疮百孔,大半座山体塌陷,远远望过去就像一个大大的漏斗,漏斗处的植被全无,露出黄色的土壤,就像是它的伤口。

在这个伤口下面,一团又一团的人群,聚集在一起,在集体劳动呢。

余香比她们先到,拿了铁铲在人少的地方铲茅草,她心里有怨言。

“妈,我们家的新房子很快就建好了,能分家出去住了。”曾兰花去拉余香的手。

兰花的手小小的,温温的,软软的,一下子就温暖到了余香的心里。

余香握着她的手,“兰花也想住新房子?”

她本来是想说,兰花也想分家出去单过?但转念一想,孩子心思纯,不懂这些大人之间的矛盾纠葛,她不要把女儿教坏了。

这些大人的矛盾交给大人去解决,不要把小孩掺合进去。

只见曾兰花仰着一张明媚的脸,冲人点头,“我也想住新房子,我们现在住的地方不宽裕,军军还和爸妈挤在一起,等新房子建好,我住一间,军军住一间,爸妈住一间,我们还有多的地方用来养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