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我在乎我的家人393(2 / 2)

如今满京城关于宫中皇权大统无以为继的留言传得沸沸扬扬,而且如今外事已定,也确实到了该安内的时候,杨奕此时却说要前往东兹,那京城这边怎么办?

宴厅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裴昱到底见惯了风浪,很快就接过了话头。“那两枚虎符是东兹的东西,的确应该妥善的送回给金旭。

“不过既然这一场仗是大周大月和东兹三方联手,那就是三个国家的事情。

“此事应该如何做,该如何送回,还能让朝廷仔细商议过为好。

“这次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在此之前我们与东兹的往来已经断开,借着送还虎符,还可以进一步建立交情。

“如今我们三方都已经厌倦了战争,也不起了,如果能够保得二三十年无恙,已是幸事。”

梁郴附和:“裴叔说的很有道理,此事不急,有高将军在西北负责与东兹那边接洽,想来金旭也不会急于这一时。毕竟我们拿着他们的虎符也没用。”

杨奕没有说话。只是漫不经心的转动着手里的酒杯。

梁郅这时候举起杯子来打圆场:“才刚刚从西北回来,就算要去,那不得好好休养一阵再说?

“来,我们先喝了这杯。今日不醉不休。接下来这几日大殿下要是无事,不如咱们几个陪着殿下去京畿大营里面跑跑马,练练箭?”

杨奕跟他对喝了一杯,然后说道:“还是叫我杨奕吧,承蒙诸位看得起,唤我一声先生也可。

“殿下这个称呼就不必了。我就是个平民,挂上这个称呼,怪别扭的。你们若不见外,我们也可论个长幼。”

梁郅听到这里按捺不住了。

“只要您愿意,您随时都能做上名副其实的皇子。”

杨奕微笑摇头,把杯子放下来。“如此良辰美景,咱们何不放开肚皮来畅饮?

“老是说国事,也确实枯燥了一些。我对这京城不算熟,你们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或者有过什么奇闻趣事,不如拿到桌上讲来听一听?……”

傅真把目光收回来,眉头皱得生紧。

眼下京城这乱子,虽然她没有拿到证据证明是皇帝的阴谋,可舆论已经推到了如今这地步,无论如何得有个结论的。

自打知道了杨奕这么多年的坎坷遭遇,后又从皇后口中得知了当年湖州的实情,傅真对于杨奕的选择万分理解。也完全能明白他抵触皇帝的心情。

可私事是私事,国事是国事。

无论如何他是帝后如今唯一的皇子,他也是大周的子民。这场风波能不能完美平息下来?又该如何平息?杨奕起码不能够置身事外。

接下来的时间,她就心不在焉了。

和苏幸儿隔着珠帘陪坐到他们酒过数巡,终于月影偏西时分他们起身散席了。

傅真上去送客,不着痕迹地到了杨奕身边后,她停下步道:“杨大哥,我想跟你说几句话。”

说着她指了指旁侧。

杨奕顿了一下随她移步。

明亮的石灯笼下,傅真望着他:“杨大哥,朝廷现在的确需要一个合适的人选来继承皇位,更需要一个像您这样能力出众的、身份又具备说服力的皇长子来扛起中兴大周的重任,我知道这对你来说很不容易,但是,不知道您能不能看在大周万千百姓的份上,先留下来和我们一起,全力把这场风波应对过去?”

夜色下杨奕目光幽暗:“如果你们把二十四年前的皇长子当成已经死去,就不会有这些烦恼了。”

“可毕竟没有,你老天爷都在体恤大周,体恤天下多灾多难的百姓们,所以他让您回到我们当中来了,我们不可能当你不存在。”

杨奕深吸气,走到栏杆旁。“这是朝堂上老爷们该关心的事情,你身体又不好,操心这些干什么?”

“可是我背后也有我的家族,有我的家人!”傅真望着他的背影,“倾巢之下焉有完卵?大周没有一个名正言顺的人来继承大统,又或者勉为其难选出来这么一个人,他迟早也压不住这满朝上下的功臣良将。

“我们都读过史书,知道后宅之中奴大欺主的道理也能套用到朝堂之上,一旦君弱臣强,必定会滋生阴司。

“一个弱势又名不正言不顺的人手上却掌握着天下极权,这将是天下的不幸。就算他不作恶,也会有人利用他作恶。

“不管是我们裴家还是宁家,如今都是大周有名有号的人家,一旦朝局不稳,必定会波及我,我怎么可能不操心,不忧心呢?”

杨奕一时无语。

傅真走上前,同靠着栏杆向他说道:“这还只是我们。到杨大哥你的身上,危险得更大了。

“你是这全天下最最应该做上皇位的人。我们这些人全都相信你对皇权毫无觊觎之心,可是那个坐上了皇位的人会信你吗?

“他会安心吗?

“到那个时候,他又会怎么样对待你?”

杨奕顿住,宽阔的腰背骤然间僵直。

傅真望着前方继续道:“倘若你说你不怕,你问心无愧,可你难道也不在乎贺昭和陈嵩他们吗?

“贺昭已经有妻子儿女,一旦杨大哥你有难,你让他们俩是选择你还是选择他们的家人?”

杨奕在夜色之中沉默成了一座黑塔。

“所以你是想来劝说我妥协入宫吗?”良久之后他把身子转过来,吐出来的字一个比一个沉缓,“连你也要来劝我了。”

“我并不想强人所难,我只是不希望杨大哥你将来后悔。”

傅真挺直了身子,无畏的回视过去:“倘若你当真是个冷漠无情之人,那也罢了。可你偏偏为了大周能够排除危机而不惜暴露自己。

“你明明就是一个火热心肠的人,你心里明明就装着天下,装着百姓,这是你从小生活在征战途中而耳濡目染形成的。

“如果因为你今日的执意退避,将来引出诸多麻烦,我敢保证那时你一定不会原谅自己。

“再把话说回来,与其将来要承受成为别人眼中刺的痛苦,你为何不从现在起,就不要让自己变成那根刺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