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刘玘的惊天之言56(1 / 2)

轰隆!

天空一声惊雷炸响。

秋日的闷雷,就是这么突如其来。

江南的阴雨绵延的天气就要来了。

平地一声惊雷。

预示着即将要迎来一场大雨。

刘玘话音刚落,掷地有声,随之而来的就是这声秋雷震震。

朱标有些担心的站起身来,满是劝告之色的,急忙说道:“先生,这样的国政议论,千万不可让我父皇知晓,八股取士可是他最为得意之作,当初也都是跟青田先生,还有左丞相李善长大人,一起敲定的啊!”

虽然绝多大数的时候,都是朱元璋自己的千古奇谋,捣鼓出的八股取士。

刘伯温跟李善长不过是完善一下而已。

但是朱标的意思,无非就是这政策,已经是铁律一般。

不只是不能反对,甚至可以说是讨论都不行!

朱标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朱元璋确实恼怒不已。

可以说是气上心头,今日的大好心情。

就跟天空之中不断笼罩的乌云一样。

好天气一扫而空。

黑云压城城欲摧!

整个金陵城看样子要迎来一场大雨。

朱元璋此时神情含怒,但却也没有第一时间发作。

而是静静的望着那不远处亭子里的众人。

特别是目光!

可以说是专门落在了那其中的俊逸少年身上。

朱元璋死死的盯着刘玘!

回味着刚刚刘玘说的话。

心中满是震怒!

但也忍不住思索起来。

这些中举的学子们,眼中只有座师,哪里还有朝廷,哪里还有皇上?

这简单的一句话,使得朱元璋久久不能忘掉。

一直在他心中萦绕不断,回响心间。

无疑戳中了朱元璋最为在意的一块。

读书人眼中,怎么可以没有皇帝?

——不能没有!

刘玘话匣子都打开了,倒也无惧,朱标越是这样,自己更是要将这科举弊端给点破,直言不讳的为朱标分析道:

“殿下,难道在下说得不对吗?既为太子的老师,那今日哪怕冒着杀头的风险,我也要告诉太子,这背后的弊端!殿下,你可知道,越是南方越讲究宗族制度的地方,往往就越会出现那科考大族?”

朱标倒也没有回避,毕竟这里就他们几人。

也不担心被父皇知晓。

所以朱标也干脆点头应道:“知道,这些家族家学渊源,书香门第都是几代,从两宋一直到前朝,百年来都是大家贵胄,不是各地乡绅豪强,就是当地名门望族,亦或者书院大户人家,他们这些家族每一代不是出进士就是出举子,最低也都是秀才!”

“对,殿下,哪怕是前朝不过百年,虽取士开科举不过十次,但是前朝本身就是重吏不重官,各地汉地世候和蒙古王爷们,就是他们最好的地方官,但哪怕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做官的都是做官,该在当地为吏的一样为吏,代代都出人才,代代都有传承!”

刘玘说到这儿后,看了一眼朱标神情之中颇为为难的样子,心底里知道,太子也知道,目前的科举制度确实拥有着弊端。

这是贵为太子的朱标,也不敢否认的事实。

特别是自己专门点出来的“传帮带”问题。

这样久而久之,就是学阀!

而且还是士族学阀,世家学阀。

这更是恐怖不已的!

对于朝廷,对于君权,都是极大威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