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颖川潜英荀文若76(1 / 2)

五日后,颖川荀家。

荀谌返回了阔别数年的家乡,看着眼前的一切,还和记忆中的都能一一对上号,心中颇有近乡情切之感。

颍川荀氏,这也是当时非常厉害的世家,乃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大宗师荀子之后。

荀彧和荀谌的祖父荀淑就是知名当世,号为神君的著名长者。

荀淑有八子,俭、绲、靖、焘、汪、爽、肃、专,都有名,当时号称“八龙”,人丁兴旺,荀彧和荀谌的父亲荀绲就曾任济南相,其叔父荀爽曾任司空,显赫一时。

而目前,荀家的子侄辈里面,荀谌却是最早出仕的一个,跟随了韩馥,但是却没有干出来什么成绩。

而荀彧、荀攸这俩荀家这一代最为杰出的叔侄二人,却在此时都没有选择出仕。

这倒不是这里两个人都不愿意出仕,毕竟荀家要是想给自己的后代安排一个入仕的机会,也算不得麻烦事。

荀攸是还想再攻读几年学文,但荀彧则是觉得当时的朝局混乱,宦官乱政,不愿意入仕。

而实际上,荀彧对于宦官乱政心里面的怒气还是不小的。

想当初荀绲在任的时候,十分忌惮朝廷里面权倾朝野的宦官集团,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致使荀彧受人非议,名声一直都不太好。

所以,荀彧虽然当时身负王佐之才,但是同样一身非议,有些人也不愿意用他,而他,干脆走了愤世嫉俗的路子,也不主动要求做官了,也不入仕。

历史上,直到永汉元年,十常侍之乱平息之后,荀彧才被被举孝廉,任守宫令,也没干太久,就遇上了董卓之乱。

荀谌刚准备整理一下衣帽进家门,就听见家门口的大树下面有人在诵读祖先荀子的《劝学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声音极其耳熟,荀谌连忙去看,发现一个人站在树下正在诵读。

而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他侄子,荀攸。

荀彧、荀谌和荀攸这叔侄很有意思,他们是同族但不是直系亲属,辈分上,荀彧和荀谌是荀攸的叔叔,但荀彧、荀谌和荀攸的父亲荀彝只是堂兄弟,年龄相差比较大,所以荀攸年纪反而大一些,大荀攸五岁,大荀谌六岁。

即便如此,荀攸也只能乖乖的给荀谌磕头叫叔叔。

“公达!你这是做甚啊!”

荀谌的喊话直接把正在背诵的荀攸打断,荀攸回头一看,原来是荀谌。

“原来是友若叔父回来了,多年未见啊!”

荀攸见了,立刻就迎了上来。

“你这是做甚啊?树下怀古呢?”

荀谌不解的问道。

“非也,因今日在家中读书,生了倦怠之意,文若叔父叫我诵读祖先《劝学篇》百遍反省自躬。”

荀攸解释道。

“学海无涯,一时倦怠又有何不可,兄长太过了!再说了,以你之才,就该现在入仕,必成大器啊!”

荀谌对于荀攸的才华很羡慕,他甚至以荀家最没用的一个人自居……

毕竟,荀彧和荀攸的才学和成就,还真在历史上比他强多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