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梧桐旅社26(1 / 2)

屋内晦暗不明,尘絮乱舞。

暮光并非射进了屋子,而是透过浑浊不堪的窗户浸染进来的。弱小卑微的光线,使尽浑身解数与强大的黑暗争夺着领地。看似时有进退,可终究还是黑暗占据了上风。屋中逐渐黯淡。

黑暗中的麻将桌不可置信地棱角分明,仿佛担心不被看见似地极力展现身姿。

年幼的邱昊一想到麻将桌的腹中裹着那四张麻将牌时,即刻失去了兴趣。他刻意抬高视线,避开桌子。天花板角落,一张硕大的蜘蛛网自然而然进入了他的视野。

一只有小指指甲般大小的蜘蛛正从网的一端向中心刚落入陷阱的飞蛾爬去。尽管飞蛾奋力的扑打双翼,以至于整个儿蛛网都岌岌可危,摇摇欲坠,但蜘蛛仍如闲庭信步一般,安心向猎物行去。

天花板本就已是黑暗的领地,在这儿只有弱肉强食,这是黑暗的生存法则。

猎手已攀上猎物,邱昊的思绪却被茶杯的碎裂声吸引。他重聚精神力,转向天花板,想将这场狩猎看个究竟。

铃声唤醒了邱昊,他立刻意识到响的并非闹钟,而是自己的手机。

被唤醒的不仅是邱昊,杜冰冰也从睡梦中苏醒,正拿起手机递向邱昊。

既然做了这个梦,今天自然会有报案。接过手机一看,果然是报案科的来电。邱昊用一瞬间看了一眼时间,竟只是06:32,随即接起了电话。

“邱队。”听筒里传来小崔的声音,既快速而又字字清晰,“接到报案,远洋路347号的梧桐旅社发生了命案。死者据报案人说叫顾琳娜,是旅社的住户。”

“嗯。我知道了。”邱昊一边机械性地应答,一边在脑中搜索“顾琳娜”这个名字,似乎哪儿听到过,“我马上赶过去,你通知余警官到现场。”

挂上电话,邱昊转头瞧了眼杜冰冰。她正眯着眼,用睫毛拧出了“还能睡多久”的疑问表情。

邱昊一手抚上了杜冰冰的秀发,柔声道:“还能躺半小时。我得先走了,你上班去,别忘了锁门。”

邱昊说罢翻身下床,利索地穿起了衣服。而杜冰冰又合上了眼,抱过邱昊的枕头,再度进入了梦乡。

邱昊对远洋路附近并不怎么了解,只知道那儿在30年前还属于城乡结合部。不过,在上世纪90年代初,那儿曾经大兴土木,建起了不少居民区,也曾兴起了一阵商业热潮。可虽然人口被大量引入,配套设施却没能全面跟上。以至于到了如今,徒然剩下的只有人口,但并不兴旺。而历经近30年的风雨,成片的居民区也已破旧萧条。

30分钟后,当邱昊开车来到目的地时,眼前景象倒非完全如之前预料。

远洋路是一条东西向的六车道,中间由铁栏一分为二。铁栏上还设有吊挂式的绿植,一盆盆正发出新芽。

现场的梧桐旅社是位于离一个路口不到百米的沿街门面,建筑本身隶属于其身后的一大片小区,只是借了朝街的优势向北开出门来营业。这样的情况还不在少数,光这旅社左右便是各是一家印刷小店和干洗店,如法炮制地开出了五花八门的门面。这些店面莫说建筑陈旧,光是经营的业态也相当有年代感。其中就以梧桐旅社为甚。

邱昊原以为这是一个借以旅社为名的民宿。直至见到那立于门前的灯箱广告牌,他才真正相信,现在仍有旅传统的社存在于这大都市的铁蹄之下。

而与梧桐旅社一街之隔,也就是远洋路的北面,孤零零耸立着一座现代化的办公大楼。以其为中心,方圆一公里以内再无高楼。即便这幢大楼也略有斑驳,谁也难挡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势。大楼一层还有一家网红奶茶店,这会儿虽未开门,但邱昊已然可以想象白天里门庭若市之状。

于是,一条街两旁相隔30年的人文、建筑、韵味,就这样被一排挂有未开花的盆栽的铁栏切开,利利索索,干干净净,毫无拖泥带水。

邱昊的车自东而来,要去现场则必须驶到前方路口掉个头。邱昊已然看见沿街处警员设起了警戒线。而且不可思议的是,刚过七点,周围已然聚了不少围观者。

一个警员见缝插针地挤出人群,朝邱昊挥了挥手,然后右手摆了个大弧度内弯,意思是让邱昊把车开进20米以外小区入口。

邱昊一边依着指引泊车,一边从记忆中摸索。邱昊一没穿警服,二没在车上挂警灯,这个警员过来引导,想必是认识邱昊。可他想来想去,还是不记得认识这个小警员。

邱昊停完车,一开门就感到一丝凉意,似乎衣服穿少了。

小时候的邱昊最讨厌冬天,天黑得早,又天气又寒冷。邱昊问过父亲,冬天什么时候会过去?父亲告诉他,冬至是一年里白天最短的一天,而从那一天开始算,九九八十一天之后就算是春天了,也不再冷了。

自那之后,邱昊花了好多时间才弄明白哪一天是冬至,九九中又有哪些变化。如今的邱昊早就不似儿时那样需要掰着手指算现在是几九第几天了。

今天出门时,邱昊下意识认为,三月头上已是八九和九九交替之际,无需再多穿衣服。可这会儿,就已经有些后悔了。

邱昊快步绕到现场,那个年轻的警员迎了上来,便敬礼道:“邱队好。”

“你认识我?”邱昊颇为诧异。

“您是我的偶像。”警员刚礼毕的右手又一次抬起成军礼状,说话的语气也将激动显露无遗,“我听过您的事迹,一直把您当榜样。去年全市优秀刑警您是第一名,内网有放您的照片。我一见就认出您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