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拟定诏书(1 / 2)

王荣虽说知道王士元打小就聪明,但从前说话从来都不是这么云山雾罩的,自打近一年来,王士元做的事他是越发的看不懂了。

但看不懂归看不懂,他做的事可是给他们家实实在在的带来钱财了。

在大明,秀才就可以使用奴婢了,但王荣之前一直就没钱,现在,他知道自己马上就要实现这个梦想了,还有续弦的事,现在也是迎娶一个二十来岁的大姑娘都没问题了。

有了这些结果,他觉得自己倒是也不必要完全懂得王士元在干啥,只要他别作死,咋地都行。

王士元忙活着让自己的老爹和姐姐再最后收割一波南京城的铺子,因为他知道朱棣一旦登基,这城里的情况就算稳定了,再想要捡漏几乎也就不可能了。

他自己,则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拿着几本刚花了大价钱买来的书籍仔细品读着,按照原本历史的发展,这些书可是再过几天就得成为禁书,现在王士元所做的事,就是通过看书,试图了解一下作者的想法。

自打微服私访回宫之后,朱棣的心情还是不错的,有人能在南京城里这么大张旗鼓的支持他,让他更加笃定了自己要在六月十七拜谒孝陵,而后在奉天殿即皇帝位。

他之所以笃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朱棣自己心中的靖难第一功臣,虽说一直在北平府辅佐朱高炽,并未一路跟着他杀过来,但却早已帮着他定计中原的姚广孝,已然从北平府赶到了南京城。

没有姚广孝站在他的背后,朱棣还真就觉得自己登基还差着点什么。

入了夜,朱棣刚给姚广孝设宴接了风,二人并肩走在紫禁城的园林之中,这里红花绿柳莺乱啼,比北平府不知道多了多少生机。

这紫禁城也是朱棣长大的地方,此时对于他,却又是有些陌生了。

“洪武三十一年,若非先生冒天下之大不韪,劝朕起兵,如今哪有这靖难的胜利?这四年靖难,若非先生镇守北平,数次加急规劝,这南京城,恐怕还在那竖子的手里,靖难之役,先生当立首功!”

姚广孝已然是六十六岁的高龄了,闻言也不过是淡然一笑。

“咱们还是按之前定好了的,封老臣为僧录司左善世,若是世子做了太子,愿意继续跟着老臣学的话,再拜个太子少师,朝堂上的事,老臣就不多过问了。”

听着姚广孝这比四年前起兵之时更为嘶哑的声音,朱棣叹息一声,明白姚广孝能陪着他走到今天已然是很不容易了。

“如今这朝堂上,除了那些墙头草不堪大用之人,大半还都是建文旧臣,未必能屈服于我啊!这几日已然开列了‘奸臣榜’如若这些人不思悔改,王朝更迭,总得出点血啊!”

姚广孝一听这话,眉头微微一皱,低声问道:“方孝孺……殿下可曾得见?”

一听方孝孺这个名字,朱棣当时就一声冷哼。

“哼!朕本已不再追究他给建文写那些讨逆诏书檄文之事了,但此人竟一丝悔意也未曾有过,若非之前先生就已经叮嘱过不要伤他,他现在已然在昭狱里哀嚎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