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徐步的进阶 2、精勤的过渡(1 / 1)

到了周一邹云早半小时来到公司楼下,这是盛都市早年开发的写字楼,当年算地标建筑。乘电梯到达了公司所在的楼层,楼道口挂着指示牌,上书:“悦世精行农业有限公司”,邹云想这个名字还有几分禅意,往里走到第三间办公室门开着,在门口就闻到一阵沉香之类的香气,站在门口看见宽大的办公室没人,大约有七八张办公桌都空着,左手边还有一个套间,玻璃门上书“总经理室”,邹云站在门口敲敲门,套间里出来一个人,是谢总。只听她笑道:“呀,你来的还挺早,进来坐。”邹云进到里间,办公桌对面有一套沙发,便在沙发上坐下来,邹云看到桌上的铭牌上书:谢玉莲。旁边摆着小小的一尊观音石像,大约是玉石之类的材质,谢总递过来一杯茶水,道:“这个茶你先喝着,可能没你自己泡的好喝,以后我们有很多机会品尝你泡的茶。”因为带着笑声,显得清脆悦耳。邹云答道:“我看见外面墙上挂着‘一脉妙香’四个字的海报,这是咱们公司的品牌吗?”

“是的,我们计划做一个面向全国的茶叶品牌,集六大茶类于一体,去年我们已经完成了全国茶区的考察,敲定了选品,产品包装也已经由签约的策划公司设计投产了。这是我们的产品册,你看看,提点意见。”谢总递过来一本白色小册子,装订精美。

邹云接过来翻一翻,整体的设计风格非常有禅意,茶品主要有盛都的红茶和绿茶,云南普洱,福建的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以及窨花茶等等。单品也没有像传统茶产品一样以茶叶本身起名字,如XX红茶、XX毛尖之类,而是冠以“般若”“精进”“止语”之类的佛教用语。邹云便笑道:“咱们走的是禅茶路线。”谢总从电脑前抬起头看她,笑道:“你对佛法有研究吗?”邹云道:“没啥研究,以前在学校有《国学概论》的课程,以及《茶文化史》之类的,大概了解一点,禅茶一味嘛。”彼时邹云对佛法的理解只是一种文化理论,生活中的具象是寺庙和尼姑僧人之类,从未想过有一天会成为一个佛弟子,佛法也将会成为她困苦之时的一盏明灯。

谢总又笑一笑,说:“我们在江边开了一个体验馆,主要展示我们的产品,现在还在装修,外面这个办公区是市场部,你接下来的工作是给市场部的同事做专业类的培训,他们现在出去做市场调研了,一会应该要回来了,我先带你去其他部门转转,熟悉一下公司的结构。”于是邹云站起来,转身的时候看玻璃门旁挂着一幅相框大小的字,上书:“来了去了聚了散了有了没了。”落款是XX沙门XX书,小字看不大清楚,大约也是哪里的高僧大德赐的墨宝。接下来跟着谢总到了生产部、企划部、财务部、综合办公室等几个部门打了照面,一圈寒暄下来,半小时过去了。回到市场部,出去调研的同事都已经回来了,早已听说今天有个新同事要过来,见到邹云便知道是她了。一眼扫过基本都是男孩子,和自己年龄不相上下,其中一个叫姚笠的男孩子,长的很喜庆,虎头虎脑的眉眼间总带着喜色,问她:“美女,听说你是科班出身的,泡茶一定很好喝了?能不能泡的我们尝尝啊?”说着指向大门右手边的茶几,上面摆着一套竹木茶盘,搭配一套青瓷茶具,盖碗品茗杯公道杯一应俱全。

“那有什么问题,这里有什么茶可以泡?”邹云过去熟练的使用电茶壶烧上水,摆好茶具。

“就喝这个大红袍吧,威名震天。”姚笠傻笑道,从墙边的书柜里拿出一罐茶叶放到茶几上。

“好,我最爱喝岩茶了。”邹云想着这里的人都这么爱笑,应该工作氛围不错。打开茶叶罐,这是一款轻中火的大红袍,一般品质好的岩茶要突出它的岩骨花香,不会焙太重的火。只有劣质的茶才会重火烘焙,如同不新鲜的食材,要猛加大料加以掩盖。水已烧开,温杯洁具,将盖碗、公道杯、品茗杯统统用开水温过一遍,倒掉。然后才把茶叶取出七八克,投到盖碗里,盖上盖子,轻轻的左右摇晃一番,姚笠问:“这是干什么?”

“摇香啊,刚刚这个盖碗已经预热过了,茶叶进去摇一摇,让它均匀的吸收热量,可以更好的烘托出干茶香,同时也可以检验出这个茶是否有异味杂味,茶叶的吸附性太强,太容易串味。”说着邹云打开盖碗闻了闻茶叶,又将盖子翻过来闻了闻。然后递给姚笠:“你闻闻。”姚笠接过盖碗,也学者邹云的样子闻了闻,说道:“咦,你这个手法是不一样咧,干茶能闻到一丝很淡的花香,我之前泡这个茶只有一股子糊味。”说话间同事们都围坐过来,等着泡茶。接下来冲水,刮沫,茶水分离,斟茶,奉茶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邹云不语,大家也安静的看着,一时都沉浸在这一刻的寂静之中。奉完茶邹云一挥手,行了一个伸掌礼,说:“大家尝尝这个茶泡的怎么样,可有把茶泡坏?”众人低头啜饮一口,一齐发出加长的一声:“嗯~”,一个女同事笑道:“姚笠,这可比你泡的好喝多了,你上次泡的又苦又涩又是一股子糊味,我们直接对这个茶映像都不好了。”旁人又说道:“是的,上次他泡了一回,我们再也没动过这个茶,今天你算是重新挽救了这个茶的名望。”一时众人又感叹术业有专攻,便又惊奇还有这样的专业,问了一些专业课都学啥之类的问题,闲谈之中半天的时间过去了。从大家尊重和询问的眼神中,邹云感受到了一些职业自豪感。当初毕业时面临择业,很多同学觉得做茶的话要么自己创业,打工的话大部分只能从服务员做起,刚毕业就创业没经验等同于跳楼,年轻的女孩子当然不想当服务员,大多数选择了改行。哪怕做个文员也更体面些。袁大力便是这类想法中的一个。

下午开始整理培训资料,这并不是什么高科技的学科,总结前人的理论,加以复述便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再结合公司的产品教一教泡茶的技巧,感受各种茶不同的品质和风味。这样过了三个月,到了第二年开春,体验馆也装修完毕,培训基本已经完成了初级的内容,谢总便找邹云谈话,说体验馆已经装修完毕,需要招几个店员培训,一并筹备店面开业事宜。一时间邹云忙碌不堪,每天上午招聘面试,下午和同事们在体验馆打扫筹备整理,间歇还要陪同采购茶具配件等等,这样忙碌了一个多月,终于万事俱备。招聘的店员中有一个叫习丹丹的女孩子,刚刚20岁,极为水灵,笑的时候一双眼睛总是咪成一条缝,露出一对小虎牙,真是天真烂漫的邻家女孩样子,邹云看了很是欢喜便招了进来。

忙到差不多,这天周末邹云便休息一天,约袁大力出来,好久没见,两人依然约在麦当劳见面,一见面看见袁大力画着淡妆看起来气色很好,似有喜色。便问她:“哟,这几个月没见看起来挺滋润啊?”

“对呀,我恋爱了。”袁大力甜蜜一笑。

“啊,你动作还挺快,对方啥情况?”闺蜜就是这样爱操心。

“目前在一家电器公司上班,性格还挺好,家里全款买了一套房子,家里亲戚介绍的。”袁大力倒也是个知足的人,只要生活没有太大的压力,只管过好眼前的日子,不太思考长远的事情。当事人倒是挺满意,邹云不知咋的咸吃萝卜操淡心,说到:“这样啊,我建议你还是多考察一下吧,咱们还年轻,不着急结婚。”可能是心地尚还单纯,总是带着一种有光环的感情色彩看待自己的姐妹,觉得一般人配不上她。

“我觉得还行吧,对我也挺照顾的,先谈着呗。”袁大力慢悠悠的说到。

邹云还想说点什么,这时电话响起,是林总,好久不见。因着换了工作,邹云节假日也给这些客户发了短信,并未交待去向,约莫是去了西山茶楼没见到她,便给她打电话。接通电话,林总浑厚的嗓音传过来:“你这个家伙跑哪儿去了?怎么去茶楼没见你啊?”邹云呵呵一笑道:“哎哟,有劳林总还记挂着我,我现在换了新工作了……”一番交待后,邹云说:“过几天我们体验馆开业,请林总来支持工作。”林总答好的,有空来。挂掉电话,邹云说:“我后面可能要去那个体验馆上班了,还有几个新人要带一带,只怕还是要做业务。”

“啊?你就做个行政岗呗,还可以双休。你这去门店又要熬更守夜的。”袁大力的兰花指夹着一根薯条,小口蚕食着。

邹云听了这话,开始意识到两人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心里想着社会自有一套将人归类的体系,这样纯粹的同学情总归难得,友谊天长地久才好。她也不答袁大力的话,心想工作的事情以后是没必要再交流了,话不投机半句多,便不咸不淡的聊了几句,后各自归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