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雅亭结义49(1 / 2)

七月十六,按七夕的约定,杨轩和周杰在申时前就找到了雅亭茶坊。一进茶坊的院门才走了几步,就见一女子从茶坊里迎上前来问道:“请问是否杨公子?”

杨轩这下甚感奇怪,盯着那女子问道:“娘子为何认识我?”

那女子抿嘴笑了笑,道:“王公子早在二楼等各位了,他说如果是两人一同前来,当中一人有八尺余瘦高、外表俊朗少年,必是杨公子。”

周杰笑道:“那王公子是否说过,有差不多高七尺半的两人同行,当中高的叫陈公子,矮一点的叫王公子?”

那茶娘子一听,乐了,笑着朝周杰点了点头,道:“这位公子,您怎么猜到的?有请二楼。”

周杰笑而不语,和杨轩随那女子上了二楼。

二楼里,王康独自一人坐在可观看后院的一排长凳上。

一位茶娘子正坐方桌侧面椅子上,面向后院。

听到上二楼的脚步声,王康便转头看了过来,脸带微笑喊道:“杨轩弟、周杰弟。”

杨轩道:“王兄,好雅致的一个地方啊。”

走近一看,茶娘子用小石棒槌在石碗研磨着茶叶碎末,旁边一个碟子上放着一个小勺子和一个有缺口的茶饼。桌上小炉子烧着一茶壶,旁边放着五个茶碟和杯子、一个托盘、一个茶筅和茶盏,另外还有一个小包裹包着不知道什么东西。

王康跟杨周两人作揖行礼,道:“看来周杰弟还是对汴京城相当熟悉。”

杨轩、周杰跟王康作揖还礼后坐下。周杰道:“王兄,其实我对这边也不甚熟悉,只是到了繁塔寺附近就找个茶叶铺问卖茶的掌柜哪有奏古筝的茶坊,就问到了。”

王康不自觉的看了周杰一眼,道:“你俩果真亲表兄弟,表弟也是聪慧过人。”

那茶娘子看到杨轩两人走了过来,抬头看了看,眼光扫到杨轩时,目光不禁停留了些许。

茶娘子忙着研磨之时,王康看着杨轩问道:“轩弟手上伤如何了?”

杨轩回道:“这事真的多谢王兄了,你上回赠的跌打药膏敷上后第五天就完全消肿了。弟已经开练拳脚数日了。”

王康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茶娘子用小勺子把石碗里的磨成粉末的茶末放到茶盏里,然后从烧开的茶壶倒了一点开水进去。

茶娘子一边弄,还一边说道:“这茶要先用茶筅搅拌成糊状,再添加沸水,边添边用茶筅击拂。点茶后,如果茶汤的颜色呈乳白色,茶汤表面泛起的‘汤花’,且能较长时间‘咬住’杯盏内壁,这样才算泡好,如果是好的茶叶,茶香还能在空气中闻到。”

杨轩饶有兴致的看着茶娘子的这番操作。茶香果真随着热水的水汽飘散在空气中。杨轩吸了吸鼻子,道:“好清幽的香味。”

这时,楼下响起了陈慕聪和茶娘子的说话声,跟着就是上楼梯的脚步声。陈慕聪、王墨林上到二楼来。

王康招呼二人坐下,道:“你们来的正是时候,茶刚泡好。”

茶娘子把搅好的茶分别倒到五个茶杯里。

陈慕聪道:“王兄真会挑地方,如果不是熟客,根本不会进这巷子来。这院子倒是清静,没什么闲杂人。”

王康道:“这茶坊不甚出名,故较为安静。曾乐师还要小半个时辰才到,我们边聊边等。”王墨林道:“刚才进来之前,左右皆是民居,不知者确实不会进来。”

待王墨林坐下,王康从怀里取出一玉佩,说道:“昨日乃墨林弟生日,为兄实在没什么好的礼物,这薄礼就权当小小心意。”说完,把玉佩向王墨林递了过去。

王墨林伸手接过玉佩便道谢:“谢王兄厚礼!”然后低头细细端详,眉头不禁皱了起来,道:“王兄,你这礼物只怕有些贵重。”

王康问道:“此话怎讲?”

王墨林说道:“弟虽不太懂玉,但此玉细腻油润,洁白无瑕,定非寻常之玉。”

陈慕聪说道:“我瞧着像是和田玉。”说完,向王墨林伸出手去,意欲接过来一看。

王康说道:“兄也不太懂玉,此为家父所赠。俗语道,君子温如玉,兄只想着给它寻个好归处,墨林弟必是合适之人。”

王墨林把玉递给陈慕聪,道:“慕聪弟帮我瞧瞧。”

陈慕聪接过玉佩,仔细看了起来,还举起来空中,对着屋外的光线仔细端详。

这时,杨轩也从衣服里取出一小布卷放桌上解开,从中取出一毛笔递向王墨林,道:“昨天受墨林兄宝剑相赠,寻思没啥好礼回赠墨林兄。幸好姨父给予这长锋硬笔,用的是长白山的兔毛所制。据说当今官家亦喜欢使用,望墨林兄喜欢。”

陈慕聪这时用手指轻轻的揉捏摩擦几下那玉佩,道:“其实我也不太懂玉,但这玉色泽柔和无杂质,摸上去有油脂感,无论这玉是不是和田玉,但能肯定这不是普通之玉。墨林兄好好收着便是了,好玉只要是喜欢,都乃无价之宝。”说完正要把玉佩递向王墨林,周杰伸手把玉佩接过去又仔细观赏。

王墨林接过杨轩递来的毛笔,用手指轻轻拂了拂笔毛道:“杨轩弟有心了,此笔兄甚喜欢,比相国寺摊上卖的好多了。”

王康说道:“没想到墨林弟昨天已赠轩弟宝剑,其实兄也准备了一样宝物赠与轩弟。”转头跟茶娘子道:“娘子,劳您下楼把柜台下那布裹着的长杆子拿上来。”

那茶娘子听罢,便放下手中的石棒槌,下楼去了。

这时,周杰把玉佩还给王墨林。

王康说道:“大家喝茶,不要凉了。这茶乃峨眉雪芽,乃初春雪化之后第一批叶芽,中原甚是难得。”

众人举杯细品,王墨林边呡边道:“此茶清新自然,入口滋味鲜爽,回甘悠长,实乃极品。”

这时,茶娘子吃力地抱着一根裹着布的杆子上来,杆头还不小心磕碰了柱子。那茶娘子道:“王公子,你这杆子不轻啊。”

王康起身走过去,把杆子接了过来,然后把绑布的带子解开,再把那裹布一扯,露出一枪杆。枪身深褐,长约一丈,而杆和枪头是分开的。王康说道:“轩弟,此枪杆乃友人所赠,吾不甚擅长枪术,想必在轩弟手中才合适。为免违反大宋律令,故将枪头与枪身分开。”

杨轩走上前接过枪杆一看,用手抖了抖,道:“此为骑用枪,枪身感觉甚好。王兄,此枪不象是寻常之物,重而不沉,韧而不硬,如我感觉没错的话,定是缠绕了铜丝在枪身上。王兄,弟是无功不䘵,王兄此物太过厚重,实难接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