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算术小神童23(1 / 2)

张桐陶潜到了郑府大门,和候着的几人互相拱手行礼,然后就说开了。

那约三十来岁、穿着紫衣袍衫、七尺左右身高的男子拱手作揖道:“在下是太学院的学正韦泽,是陶潜的好朋友,这位是太学的博士陈经义,这位是太学的博士钱程,那几位是太学院的学生,我们前来是想和唐淼交流了一下诗词和算术问题的。”

张桐拱手行礼道:“在下张桐,是郑府的管事。陶潜先生已经跟我说了你们来意。只是你们想找的那唐小神童,就是刚才你们看到从府里出来的那几人中没穿道袍那位少年,也就是戴着面纱的那少年。

那几人一听,“啊!”了一声惊叹,互相对视了一眼。

张桐继续说道:“他们这两天还住在南青城的孙羊正店,不过现在不确定他们回客栈,还是去京城的哪个地方去玩。你们分头行动,看看能不能追上。”,“哦,对了,那领头的道长叫贾良玉。他们坐的是马车,你们估计赶不上了,可直接前往南青城的客栈等他们!”

那几人中的一个问道:“唐小神童?”

张桐点头道:“嗯的,是的,他是无师自通学会了大宋的文字,而且他的算术非常厉害,我用算盘都比不过他心算,比我算盘快好多好多。”

那几人对张桐表示谢意后就匆匆离开。

贾良玉等人确实没回南青城的客栈,而是拐到靠近汴河和旧宋门的瓦舍看戏。好不容易来一趟汴京,怎么能不看一看戏呢?

看完了戏,众人有点饿了,就随便买了点汤面填了填肚子,又拐到大相国寺去。

到了相国寺,传说中繁华的集市竟然只有寺外几个小摊,众人甚是失望,便找了个小摊问起缘由,才知道,初一、十五、初八、十八、二十八(原来迷信谐音“八”为“发”,是宋代就有的。),相国寺才允许百姓进去摆摊,连带寺外的摊贩也会多起来,非常热闹。

见此,众人只好离去,马车往张桐推荐的马行街方向驶去。

下午日落前,贾良玉等人回到孙羊下店。众人直接坐着马车从侧门进到客栈的后院,绑好马车,再从院子走进一楼大堂。贾良玉等人正准备上楼时,贾良玉背后传来一个声音:“贾道长,请留步!”

贾良玉听见便转头往后看去,看到有三个三十多岁身穿儒士服的读书人站着正朝他看。贾良主问道:“请问,各位是?”

那三人当中穿紫袍的中年男子对着贾良玉拱手行了礼,说道:“在下韦泽,是太学院的学正。”。紫袍男子又介绍了身边两个朋友道:“这一位是太学的博士陈经义,这一位是太学的算术博士钱程。”,然后手指着唐淼问贾良玉道:“请问,这位是否传说中的唐小神童?”

那紫袍男子说罢,便目视这贾良玉这几人中没穿道袍的蒙脸少年,也就是唐淼。

唐淼有些奇怪,心想:我在汴京也不认识人啊,难道是他们认出我的腰牌了?

唐淼一丝喜悦之情露于脸上,手不自觉的摸了摸腰间的腰牌,对着紫袍男子点了点头。

那韦泽对着唐淼拱手行礼道:“我们几位有些事想请教唐小神童,有关诗词和算术,不知道唐小神童能否有时间和我们聊几句?”

唐淼刚有的喜悦一下消失了,脸上换上了失落的表情,转头看了看贾良玉等人后,有些不情愿的点了点头说道:“无妨,先生请说。”

韦泽举手相邀唐淼坐到他们那桌子边的凳子去。

贾良玉等人见是有关诗词和算术的问题,便继续走上楼梯回客房休息。

唐淼朝韦泽等人走了过去坐下。韦泽和陈经义问了《三字经》、《青玉案·元夕》和最近那两诗词。跟当初回答张桐的疑问差不多,唐淼还是如实说了是梦中所见。韦泽等三人见状还是掩饰不了怀疑,当中钱程说道:“听张桐先生说,你算术很厉害,所以被称为神童?”

唐淼略带骄傲的回答道:“是比张管家算得快多了。”

钱程便从挂包里取出一个算盘,还是和唐淼比了一下计算速度。同样,在涉及倍数和平均分配数字时,钱程的计算就完全落后于唐淼的心算或用笔计算了,难度越大,用的时间相差就越大。

从上午郑府到现在,花了那么多时间才等到唐淼,钱程很是不甘心,就想干脆再考一考这所谓小神童是。便问道:“唐小神童,我给你出几道算术题,你看能不能算出来。”

那边,贾良玉等人下楼,招呼唐淼一起出去吃晚饭了。

韦泽见状,便说道:“唐小兄弟,时间也不早了,要我们上隔壁二楼雅厢边吃饭边聊?”

唐淼心想:反正都是吃饭,无妨。便点头说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