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初闻元祐党19(1 / 2)

枞阳

傍晚,贾良玉一行人赶到了枞阳。按张管家的要求,李虎在纵阳城里选了一家档次最好的客栈----悦来客栈,订了三间双床上房、两间双床中房。其中两间上房和一间中房让贾良玉一行人住,张管家自己和李虎住一间双床上房。

纵阳作为一个重要的商业渡口,来往客商颇多,酒楼、客栈比起池洲来明显要多。在客栈后院安顿好马车、马匹、再把行囊提到客户后,张管家便跟客栈掌柜打听到枞阳城里最好的一家酒楼--望江楼,便按着掌柜指示的方向和贾道长一行人朝望江楼走去。

顾名思义,望江楼,必然就是能望见长江的。一进大堂,古朴的装修风格就扑面而来,正对着采光天井的一面立墙上,挂着一长幅古诗《盛唐枞阳之歌》:

赤蛟缓黄华盖露夜零昼晻濭

百君礼六龙位勺椒浆灵已醉

灵既享锡吉祥芒芒极降嘉觞

灵殷殷烂扬光延寿命永未央

杳冥冥塞六合泽汪濊辑万国

灵禗禗象舆轙票然逝旗逶蛇

礼乐成灵将归托玄德长无衰

汉.刘彻

唐淼一进大堂就看到这显眼的古诗,盯着仔细默念了起来。掌柜见有客人来了,就招呼张桐和贾良玉一行人,让店小二带他们上二楼厢房。唐淼顾着看诗,在理解其意,没有注意到其他人已经跟着店小二上二楼厢房去了。掌柜注意落单的蒙面小哥在读这古诗,便走近唐淼问道:“这小兄弟认得这诗?”

唐淼摇了摇头,道:“我是第一次见这诗,只感觉这诗略带王者之气。”

掌柜笑语:“小兄弟果真好学问,这诗乃汉武帝刘彻所作。”

唐淼“哦”一声并点了点头,但其实唐淼自己也不知道汉武帝是谁,只能从“帝”理解到必跟皇室有关。

掌柜又道:“当年汉武帝南巡到枞阳,射蛟于江中,之后作此诗。”

唐淼故作明白之状点了点头,然后跟掌柜拱手行礼,再小跑上二楼,免得继续谈下去会让自己贫乏的见识露馅。

张桐订的是望江楼二楼的“望月”厢房,厢房里装饰典雅,门窗和椅背都有雕花镂纹,略显奢华。西侧的白墙上,密密麻麻的诗词杂乱的写在墙面上,估计是过往食客所题的。窗往南开,望向窗外,不远处就是长江江面,这个时候夕阳刚刚落下只剩半截红日,远远的一片江面上染上泛红的色彩,而零散的几条货船在顺流而下。

唐淼在去年跟贾道长在江南做科举法事时,已经多次从长江经过,但从来没在这样的位置和这样的时间看过这样的长江和落日,心里不禁暗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淼心里是这么想的,嘴里就不禁的轻轻念了出来。

坐在方桌旁与贾良玉闲聊着的张桐注意到与伍前、文博两年轻人举动不一样的唐淼。当听到唐淼轻声吟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时,张桐的脸上轻轻的闪过一丝笑意。

江面上仅存的一抹斜阳很快的就沉没在江中,唐淼便离开了窗户前。唐淼从八仙桌上拿起一盏油灯走到那一面写满小字的白墙前,看起了墙面上的诗。看着看着,唐淼明显是看到一道诗词感觉不错,嘴里轻轻的念了两遍。

张桐看到唐淼的嘴唇轻轻动着,便问道:“唐小神童,是不是看到了好诗?”

唐淼听到张管家这话,便回道:“是,这首感觉不错,《马当风涛中》,从祖昔为州别驾,上书尝欲径枞阳。乘危更觉思遗迹,惭愧篙师戒马当。----晁补之”

唐淼把这诗念了出来。

张桐眉头稍皱道:“晁补之?是否上日下兆的晁?”

唐淼盯着那面墙确认无误后轻轻点了点头,转头看着张桐回道:“正是上日下兆,张先生。”

张桐马上起身推开椅子走到唐淼旁,问道:“此诗在哪里?”说完,眼睛随着唐淼的目光前方看去。

唐淼伸手指了指那诗的所在位置。张桐看了过去,仔细端详了一会道:“像是晁先生的亲笔手迹啊!”

唐淼对亲笔手迹的价值不太了解,更不明白张桐为什么这么珍视晁补之的诗,便道:“这里还有一首我觉得也不错”。说完就在墙面上找了起来。

没一会,唐淼就喊了起来,右手食指指着墙上道:“找到了,张先生。《西江月·重九》: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苏轼,其实刚才看到就感觉这诗感觉不错,比刚才那首还好些,没有那种颓气。”

罗若浩也推开了椅子走到唐淼的身后侧方,和唐淼张桐一起看起诗来。

这时,众人根本没注意到张桐脸上一闪而过的诡异表情。

张桐沉思了一下道:“这首诗写得好是好,只是,你们不要把它记下来,看完忘掉就是了,而且不要跟其他人提起。”

唐淼一听就脱口而出:“为啥?”

张桐道:“别问为什么,一会掌柜来了我跟他说说,你就知道了,而且这诗还要抹掉。”

唐淼还是不解,但见张管家这样说,也没再追问,便再看墙上其余的诗词,顺便说道:“楼下大堂那首诗,颇有王者之气,掌柜说是汉武帝所作。不过,请教张先生,你可知道汉武帝是谁?”

张桐听了唐淼的话,回答道:“汉武帝刘彻,就是汉朝时成就仅次于汉高祖的皇帝,甚至他所建立的疆土版图是汉朝最大的。当年他的将臣卫青、霍去病打败了匈奴,把匈奴余孽从河套赶至漠北、再从漠北赶到西域。”,“说起来,霍去病真是战神啊,年轻有为,据说十九岁时就带领三千铁骑杀向漠北,以一灭十。”

其实,唐淼还是听不懂,问道:“天下不是咱们大宋吗,怎么还有汉朝?”

张桐知道一时半会跟唐淼说不清,便说道:“这事说话长,此去汴京路还要差不多要十多天,你若有兴趣,我慢慢跟你说。”

唐淼点了点头道:“嗯!谢谢张先生。”

张桐见状,便对唐淼说道:“那你坐我旁边来,我慢慢跟你说,反正饭菜上来还要些时间。”

唐淼跟李虎换了桌子位置,坐到了张桐同一桌的侧旁,然后张桐就开始讲了起来,两张方桌旁的年轻人就竖起耳朵听着张桐讲起了汉朝的历史。张桐好不容易让几个年轻人明白了汉朝是大宋皇朝建立之前更早更早的一个朝代,店小二就开始上菜了。

第三道菜上来后,掌柜也跟着上来二楼,并进了“望月”厢房。掌柜跟两桌客人拱手行礼后问道:“各位客官,对本店的菜品味道还满意吗?”

张桐道:“味道还真不错,跟汴京的酒楼有得一比。在下到过江南好几次,不过枞阳可是第一次来,感觉真不错。”

掌柜一脸笑容道:“谢谢客官赏脸美赞!”,又问道:“客官需要喝点小酒吗?或者来个歌姬助兴?”

贾良玉道:“这些不需要了,我们吃完饭还有事要马上走,明早还得赶路。”

张桐道:“大师,无妨,不急这一时,这顿饭就当是我们启程宴,后面路上想吃点好的就难了。掌柜,有什么好酒,给我们上一酝来。我们就小酌几杯,歌伎就不用了,会打扰我们聊天。”

张桐停顿了一下,又道:“不过,有件事不知道当讲不当讲,就是贵店这厢房里那墙上有一首诗,可能会给贵店店家带来牢狱之灾啊。”张桐说着,右手指了指那堵墙面。

掌柜一听,惊恐之情在脸上一闪而过,忙问道:“这位客官请说,小人真不知道是哪首?”

张桐道:“墙上有一首苏轼所作的《西江月》,当今圣上早年登基后曾颁令禁元祐党人从政,并销毁他们的作品,苏轼可是名列其首。更严重的是,今年开春后,圣上又再次颁令禁止元祐党人的作品流传、见则销毁,流传者会有牢狱之灾。”

说完,张桐看到掌柜两鬓下渗出细汗,微微一笑道:“不知者不罪,况且在下也不是什么官府人家,掌柜你也不必担心。但是,掌柜你还是赶紧让店小二找来白浆把这诗涂掉,以免给贵店惹来祸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