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人约黄昏后(1 / 2)

回到周府的杨轩等三人在年初一的家宴上明显没什么食欲,周夫人就有问杨轩道:“下午逛春节集市时吃了什么?”

杨轩有些慌,抢着说道:“姨妈,我们吃了点烤羊肉串。”

周淑仪回答道:“有个姐姐给我买了冰糖葫芦,还有羊肉串。”

周杰边吃青菜边说:“娘,那羊肉串烤得好香。”

周夫人奇怪道:“姐姐?什么姐姐”,便把头转向周杰,看着周杰。因为杨轩刚来汴京,不太可能认识什么姐姐。周夫人在想可能是和周杰认识的哪家亲友孩子。

周杰感觉到母亲的目光,抬头看去,道:“是个不认识的姐姐,说妹妹好可爱,然后买了东西请妹妹吃。”

周夫人道:“你吃得也不少吧?”

周杰反应过来,解释道:“那姐姐主要是请妹妹吃,顺带让我和表哥吃了点。”

周淑仪道:“那姐姐还说上元节带我和表哥去玩。”

周夫人更奇怪了,一脸疑惑的看了看杨轩,问道:“带你们去玩?”

然后转过头又看了看周杰,寻思为什么没有周杰。

周杰忙道:“那姐姐只约了表哥,要表哥回请她吃东西,不关我事的。”

周彦国一直没作声,这时大概听明白了,道:“那就是那姐姐约杨轩上元节见面了?”

周夫人看着周杰赶紧问道:“那姐姐长得怎么样的?”

周杰道:“个子和我差不多,样子比春梅好看些。”

春梅是周府丫环里最好看的一个,周夫人好像明白了些什么。

那边,杨轩感觉到不太自在,两颊有些汗冒了出来。

周夫人用眼角悄悄瞄了一下杨轩,察觉到了异样,嘴角微微一笑,道:“既然你们吃肉吃饱了,那吃点酸菜消消食。”

过年开始连续几天,都是吃喝玩乐,有周彦国的同僚过来拜年,还有周夫人带杨轩、周杰他们去相国寺上香。

转眼就来到了上元节,周淑仪还惦记着那姐姐带她玩的事,上午就嚷着要去看花灯。吃过晚饭后,杨轩又换上姨妈给他订的那件浅蓝色绸质衣裳,准备出门。周淑仪盯着表哥杨轩,杨轩进房间换衣服,她就跟着过去,生怕他不带自己一起去。

周夫人见状,对女儿说:“你想跟表哥去看花灯还是跟妈妈去?”

周淑仪眨巴眨巴着眼睛想了一下,道:“跟妈妈去。”

周夫人对杨轩说:“那你自己先去吧,淑仪一会肯定要早回的,跟你去会影响你们看花灯。”

杨轩想了一下,确实如此,便道:“那好的,谢谢姨妈。”

还没到戌时,迈开长腿的杨轩已经来到了州桥南端。

节日的州桥与平日不一样,桥两旁的石栏每隔3步都绑了根竹竿,竹竿上再挂一灯笼,一百多步的石栏上约40个灯笼映照着汴河。州桥两侧已经有不少人在候着,估计是和朋友相约一同去看御街的花灯。

夜色已至,已经不太好辨认桥上的人。不过杨轩那高出普通人几乎一个头的身材,还是比较显眼容易认出。杨轩一走上州桥,还没走几步,就有一个少女从靠近桥栏中间位置走向杨轩。

离州桥南端大概50步远的御道上,周夫人的眼光穿过众多行人找到了远处那高高个头的杨轩。其实刚才杨轩一出门,她就叫上婢女和周杰、周泉、周炎,一起出门了。虽然有着灯笼的灯光,但夜色已经降临,远远看去,和杨轩站一起的那小娘子的样子根本看不清。周夫人问着周杰不着调的问题,就是不往前一步,站在御道边,往杨轩那看去。

那少女见到杨轩,一脸喜悦,抬起右手举了起来。杨轩发现她手中拿着一小枝粉红的梅花,一下子就插到杨轩的发髻上。

“送你的”,柳映红道:

杨轩猝不及防,没来得及拒绝,只好道:“谢谢!”

在宋代这个年代,男子以发髻或发冠上插有花朵为时尚为美,只是杨轩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少女在第二次见面就来这么一下。

在远处望着这一切的周夫人吃惊得张开了嘴。周杰注意到母亲的表情,顺着她的眼光向远处望了一会,道:“表哥好像在那。”

周夫人赶紧道:“我们去看花灯。”

周淑仪被众人挡住视线,根本看不到远方,便昂起头问道:“表哥在哪啊?”

周夫人回道:“你哥看错了,我们去看花灯吧”,然后让阿秀抱起周淑仪跟着她走。

柳映红和杨轩倚着桥栏杆,看着汴河上结着彩灯的花舫,问道:“听杨公子口音,不像我们汴京这边的人。”

杨轩道:“嗯,三个多月前才从海陵县过来。你知道海陵吗?”

柳映红道:“不知道,愿闻其详。”

杨轩道:“就是从汴京到扬州,然后再往东走一天多就到了。”

柳映红问道:“海陵的上元节怎么样的?”

杨轩道:“海陵没汴京这么热闹繁华,我们那县城很小的不到汴京的四分之一大。”

柳映红道:“你来汴京是为了下个月的省试吗?”

杨轩道:“不是的,我是为了六月的武科举试。”

柳映红转头看着杨轩,道:“公子会武艺?”

杨轩点了点头道:“家父传授了一套枪法给我。”

柳映红一脸迷妹状,道:“想必杨公子穿上盔甲,就象殿前将军那样英武。”

杨轩感觉自己耳边有些发热,还好夜色中,看不出那白皙的脸上已经泛红。道:“我担心骑术不行,姨父家没有马,平时只能骑驴来练,姨父说考试前会帮我找个租马的地方练练马术。”

柳映红一想到杨轩这么高大的身子骑在驴上的滑稽影像,心里就偷偷发笑,抿着嘴忍笑了一会道:“我们去御街看花灯吧,我在汴京比你熟,你随我来。”

杨轩就跟着柳映红向宣德门走去,虽然是一前一后,但其实更像是并行。一路上,柳映红主动带起话题,把杨轩婚姻和家庭情况问了个清楚。当听到杨轩尚未有婚许,柳莺莺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脚步轻快了许多。

过了州桥后约二百多步首先看到的是三道彩门。

其实,开封府从腊月的冬至起就开始在大内的前面结扎和搭建山棚。为搭建灯山山棚而栽下的大木桩正对着宣德门楼,离门楼约100余丈。而灯山更前处横列三道彩门在御道上,各自悬有彩带装饰、金泥书写的大牌匾:中间的彩门为“都门道”,左右两边的是“左右禁卫之门”。每座门都张灯结彩,花团锦簇。中门大门上面的一面大牌匾写着:“宣和与民同乐”;左右两门上用草把扎缚成巨龙,草上密置灯烛数万盏,一见之下,蜿蜒腾挪,如双龙飞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