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樊楼(2 / 2)

杨轩顿时好奇心上涌,问道:“皇宫?皇宫里面是怎么样的?”

周杰道:“我没上过西楼的三楼,我爹说三楼只能圣上或圣上允许才能上去。”

包间门外传来敲门声,紧跟着就是党倌的声音:“菜来了。”

菜肴一道一道的传了进来,“宋嫂鱼羹”,“盘兔”、“旋炙猪皮肉”、“炙子骨头”、“酒煎羊”、“煎鱼”、“炒田鸡”、“肚儿辣羹”、“煎卧鸟”

一家人边吃边聊,周彦国问:“轩郎,听你姨说,你来汴京是为明年的武举考试?”

杨轩道:“姨父,正是如此。”

周彦国问:“你姨可不希望你学你爹那样从军啊,其实你有否考虑过文科举?或者是进太学院?”

杨轩回道:“小姨也曾给过吾建议,说如果武举不中,可以考虑宣和八年的发解试,慢慢考文试。”

······

回到半个时辰之前。

周夫人跟周彦国道:“三妹捎来的信说了,不希望轩儿中武科举,毕竟杨轩父亲已经死在战场上了,杨家就这么一个单传。”“三妹还说,能否找点法子让轩儿不中?”

周彦国道:“你三妹劝不动轩儿改变主意吗?”

周夫人回道:“正是。”

周彦国道:“那为夫跟轩儿聊聊,看看他有什么需要我帮的,我就想法子不帮他。”

······

周彦国道:“武举考的科目,轩儿可知一二?”

杨轩回道:“姨父,武举考的科目,轩儿大概知道,有兵法,还有弓马。”

周彦国道:“姨父虽为武官出身,但已脱离军营许久,军马已难觅,市面上的马多为驮货之用,如买来,恐与军马有别。”

杨轩道:“姨父,只要能有马练习就很不错了。”

周彦国道:“另外,轩儿有否考虑先念私塾,准备明年深秋的太学院招生考试?其实,你二姨让你来京就有此意,就读太学院,一可以慢慢升为上舍生成为候选官员,二来就读太学院成为内舍生的话,可以直接进入州试科举,无须考那什么屁发解试。”

杨轩沉思一会,回道:“甥儿可先试武举,若不成,可考虑太学,或之后的文举科考。”

周彦国道:“轩儿,现在你尚未成年。还是让姨父来为你作决定吧,等中秋后就去周杰上的私塾去上学。然后边上学也可以在家练练武,然后后又可以考武科举,又可以考太学院。丙不误!而且,文武双全更重要,你的目标应该成为帅,而不光是冲锋陷阵之将。”

说完,周彦国拿起面前的茶杯,道:“轩儿,今天你姨父我在此为你设宴洗尘,主因就是从姨父家那边过来,要走一条很长的主道,可让你了解京城的大概样子。如今是大宋盛世,人间繁华,尽在夜色之中。另一个原因就是,姨父这差使,节假日反而会忙些,到时反而不能带你来这里吃饭了。”

席间,二姨和姨父又问了杨轩这几年杨家的事。由生父的阵亡战报到母亲郁郁而终,说到大姨时,二姨忍不住落泪了几次,不停地说大姐命真苦。

杨轩心里其实还有很多问题,不过还是忍住没问,只顾吃菜。

······

一顿下来,加上打赏,周彦国给了堂倌五两银子。杨轩看在眼里,心里五味杂陈,因为这相当于十贯钱。

周彦国让大伙跟他从三楼走到东楼,好让杨轩在飞桥观赏一下京城的夜色。

在穿过飞桥时,杨轩发现之前坐桥头两端那些女子不见了。这让杨轩感觉自在很多,在桥上时也停留了一会眺望一下周边的夜景。

周彦国道:“左边是马行街,右边的皇宫外的御道。”

马行街两旁的店铺灯火通明,不时行人、驴车或马车走过。灯火通明宛如一条火龙延伸至远方。

周彦国道:“轩儿,你们怎么不提前几天出门?你要早几天到京城,就能赶上中秋了。唉!中秋的京城夜色要比平日华丽多了。”

“等来年上元节让周杰带你看看京城的花灯,那时的京城最是热闹繁华。”

杨轩没有吭声回话,在赴京路上过中秋,是他决定的。因为人月团圆之日,他已成孤儿,看着别人家团员,只会徒增伤悲!

周夫人看着站在桥上眺望的杨轩问道:“轩儿,京城的夜色好看吗?”

杨轩黯然道:“要是俺娘亲也在就好了。”

凉风送来,周夫人心里感到一丝凉意,不知道该安慰外甥什么好还是安慰自己好;只好拢紧外衣,借着夜色抚了一下眼角的泪珠快步走过飞桥。周彦国看在眼里,也不知道说什么好,说多反而让气氛更增悲意,也跟着快步走过。

大家从东楼下到一楼,走出门外,门外台阶下,两辆驴车已经准备好了。

杨轩突然想起早前一个疑问,问道:“姨父,这不是樊楼吗?怎么横匾上是《丰乐楼》?”

周彦国道:“这里最早是买卖白矾之场所,后来做起的酒楼,所以叫矾楼,也被人叫成樊楼,双木樊的樊。当今圣上登基后,就赠了牌匾《丰乐楼》。但很多京城老人只记作樊楼。”

杨轩道:“哦,原来这样。”

驴车缓缓往回走,杨轩拉开了帘子,看着车外的繁华街景,思绪却飞到了千里之外的海陵,感觉有点想家了。

一路上,话痨周杰又说个不停,跟杨轩介绍了瓦舍勾栏各种乐子和各种小吃美食,就等父亲周彦国说出让他带表哥去玩的话。

终于,周彦国说道:“这几天,杰儿你就带表哥四处转转,熟悉一下汴京的环境。”

周杰赶忙表示赞成,得意之意显露在脸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