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深田才人35(1 / 2)

刘邦举起白玉杯,又跟几个大将走了一个。

边喝酒边聊着,边思考着整个大凌河之战的布局。

大凌河锦州这边即将打响的战役,辽南盖州一线的游击扫荡战,刘邦将它们整体称为大凌河之战。

整个辽东战局一盘棋。

大凌河和盖州这两边是联动的。

建奴都不得不派兵。

不可能只往一路去。

他主要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大凌河城能否扛住皇太极的重兵围攻。

历史上的皇太极是打着围点打援的主意,这次估计也不会例外。

因为围点打援是建奴的惯用伎俩。

他们的优势是野战,而不是攻城。

他们破城一般都是用围困,劝降,收买内应打开城门等方式。

围困了等城里粮食短缺,自然也就乱了。

乱了,那就好劝降和收买了。

都是一整套的方案。

而这个时间里面,如果有援军过来,他们就顺势打了。

野战,建奴在这个时空里面确实是很强的。

这一点刘邦也承认。

后世网络上很多人再怎么评论后金战力不行,说这是个比烂的时代。

后金的野战战绩摆在那里,这是客观事实。

入主中原之前的野战还没有什么大规模战役的战败记录,要战败也都是攻城的过程中被击败。

这都是事实。

所以,对于后金的战力,刘邦是非常重视的。

而大凌河城只有十几天的抢修时间,再是调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有徐光启的智力,城防也总让人有一些担忧。

去西洋那边的人也早就回来了,带来了几个欧洲的筑城工匠,但并不是那种主修棱堡的掌握整体建筑规划的设计师,那种人才是很难找的,仓促之间找不到。

所以只带回来几个普通的筑城工匠。

对于棱堡也只是一知半解。

而刘邦对棱堡也只是从后世网络上了解过,图纸是根本画不出来的。

只知道棱堡的城墙是由不规则的曲线构成的,并不是一般城墙那种四四方方的长方形构建。

敌方攻击城墙的任何一点,都会受到来自两三面城墙上的火力压制。

而根据西洋工匠的描述,棱堡的轮廓中有圆弧型的曲线,这个对于大明的筑城工匠和民夫来说,难度是比较大的,就直接放弃了。

经过研究,徐光启将大明式的棱堡设计为主体框架还是长方形,用倒三角形曲线取代西洋那边的圆弧。

也就是一个V字型的曲线连接一条横线,再连接一个V字形的曲线,再连接一条横线。

整个大凌河城的外廓就由这样的V字曲线和横线组成。

攻击城墙的任何一面,都会受到相邻的其他两面城墙上的火力攻击。

这也是棱堡的精髓。

这是将棱堡本土化了,虽然形式不一样,但是精髓不变。

棱堡就这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它的构建工程。

而棱堡外围的壕沟,陷马坑,都在日以继夜地挖掘。

一直往后金的方向不断推进。

后金的斥候不断过来探查,袁崇焕派了几队骑兵轮番驱赶。

这种斥候只要不是靠的太近,要射杀是很难的。

所以袁崇焕让骑兵以驱赶为目的,不要追的太远,以免中了敌方的埋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