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把陕西兵源先招了,农民军还折腾什么?(2 / 2)

徐光启居然能想到这点,还真是有心了。

“卢卿,陕西历来出精兵,你招兵时,多招老实的农民,不收那些油滑之人。另有工匠的话多招募一些,送到徐大人这里来。”

“是,皇上!”

刘邦想到了兵源问题,戚继光招兵的原则以后可以沿用。

军兵听话,则军纪良好,纪律严明的军队战力会提升几个档次。

“传旨,命朱飞为平辽军督军,只管军纪,不干预军务!”

“是,皇爷!”王承恩赶忙代拟圣旨。

刘邦端起排骨汤喝了一口,味道还真不错!

明朝的御厨比汉朝强多了!

毕竟又多了一千好几百年的文明发展。

这大好的大明,绝不能叫落后野蛮的建奴给霍霍了,那将使得文明倒退几百年。

卢象升的忠诚是经过历史考验的,刘邦丝毫不担心。

但他还是往平辽军派了督军,目的在于严抓军纪,这无关将领的忠诚。

这是两码事。

陕西出精兵,但陕西兵也不好管啊!

明末就是陕西人打陕西人,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这些都是陕西人。

历史上孙传庭将他们打的落花流水的时候,用的也是陕西兵。

最后输掉明朝最后的家当的时候,也是用的陕西兵。

现在,刘邦还是要用陕西兵。

为什么?

因为刘邦占了天时。

现在是1627年,天启七年,王自用和高迎祥这些人明年才会起兵造反。

现在咱老刘就要把陕西的兵源招了,顺带送一批钱粮到陕西赈济灾民,这样明年应该不会在陕西产生大规模的民变。

说不定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人还会被招到平辽军中,成为军兵,再逐步成为军官,将领。

这是釜底抽薪之计。

把明末农民军的将领和骨干兵源先招到自己军中,我看还有什么人再去折腾。

但是刘邦也不会跟卢象升去点这些人的名字,他不想过度去干预历史。

没有这些人起兵造反,只要老百姓吃不起饭,还会有其他人出现,说不定还会出现能力更强的人。

明末是不缺强人的,只是他朱由检没有用好。

农民军更是强人辈出,只是缺些机运,才让后金摘了桃子。

所以刘邦一方面要善用人才,另一方面要努力让老百姓能吃的起饭。

“徐卿,朕听闻西洋那边有名为番薯和土豆之类的作物,颇耐干旱。卿可命人寻一些种子过来试种,若果真奏效,则可解大明之饥荒也。”

还是得让老百姓个个能吃饱啊,这才是根本,刘邦继续说道:“卢卿,此次你找户部领一批赈灾钱粮,户部不够的话就内帑再出一些,带到陕西去,先解灾民的燃眉之急!”

“老臣遵旨!皇上圣明!”

“臣遵旨,圣上仁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