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以身作则97(1 / 2)

乌延以为是汉军错误估算了自己的行军速度,才导致出现了这么大的一个漏洞。

却不知道,这是华雄故意制造出来的陷阱。

有着飞鹰传书这种高效的传递信息的手段,乌延军队的一举一动,都在华雄的掌握之中。

华雄常年统御骑兵,自然不会错误估算骑兵的行进速度。

他就是要利用乌延的侥幸心理,勾引他们渡河。

果然,乌延分析完毕后,便下令前军加紧时间渡河。

待渡过两千余骑之后,华雄的军阵也终于漏出了它的獠牙。

华雄让士卒拉开车阵上的帷幕,密集的强弩在阳光下闪烁着森冷的寒光。

之前用帷幕掩盖,乌延还以为只是一些普通的辎重车辆,

只要自己麾下的骑兵能成功渡河,便不足为惧。

现在看到华雄早有防备,乌延知道硬闯可能会吃亏,

便下令已经过河的骑兵,从两侧绕到车阵后方。

结果没走多远,便有骑兵踩中了陷坑,然后被华雄安排在两侧的弓手给射杀。

两侧走不通,那就只能冲向华雄的车阵,或者退回河岸。

只是现在大部队还在抓紧渡河,一时半会根本无法让开道路。

这时,华雄见敌军的骑兵停滞了下来,便挥动令旗,

让士卒们推动车阵,逐步向前推进,压缩敌军的生存空间。

双方的距离逐渐接近,两边都开始进行抛射。

只是华雄这边的士卒,都配备了大盾以及铁甲,而且军纪严明,

偶尔被箭矢射中甲胄之间的缝隙或者无甲胄覆盖的臂膀,也是一声不吭。

乌延的骑兵,见对方的军阵丝毫不乱,顿时士气大跌。

乌延见此情景,只得硬着头皮下令:“我们有八千骑兵,他们只有三千人,

只要冲过他们的车阵,那胜利就是属于我们的。”

说完这句话后,乌延让自己的亲卫率先发动了冲锋。

片刻之后,已经过河的三千余乌桓骑兵终于在阵阵怪叫中展开了冲杀。

一时蹄声震天,势如奔雷,似乎桑水的河面都开始抖动起来。

华雄横刀立马,站于中军,他的将旗插在身后一辆战车上,高大巍峨,成全军之胆。

“强弩准备!戟兵全部上车架盾!保护弩手!先放束弩,后放铁杆矢!”

百张车弩全部按照华雄的指示,做好了准备。

汉末和魏晋的时候,“束弩”的应用正处在零星的萌芽期,

一直到南北朝初年,这种武器才频繁见于史载。

但这种武器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弄一种容易控制崩断时间的束带,

把一把弩箭捆一块儿、用强弩射出去。

这种武器用到的情况很少,主要是因为其牺牲了弩箭的穿透力和射程、换来了火力密度。

原本可以有效杀伤三四百步的强弩,这么一搞每一箭只能有效杀伤到百步以内,

甚至只有五十步,那还有什么用?不如多布置一些弓箭手,堆人数用软弓呢。

但是,这种战术,对于做好了心理准备要打阵地攻坚血战的部队而言,却有极大的效果。

就好比火枪排队枪毙时代、在最后冲锋接敌的时候,

双方的步兵炮从大实心弹换成霰弹。这最后一发入魂,对五十步内的敌军杀伤堪称恐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