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风声水起的刘备51(1 / 2)

孙策知道押来太史慈后,出营喝散士卒,亲自解开他的束缚,将自己锦袍给他穿上。

孙策请太史慈入寨,对他说:“我知道子义是真丈夫,

刘繇是愚蠢之辈,不能用你为大将,所以才导致大败。”

太史慈见孙策对自己非常优厚,便请求投降。

孙策拉着太史慈的手笑道:“神亭相战之时,如果子义你将我擒获,会杀掉我吗?”

太史慈笑道:“那可就说不准了。”

孙策大笑,请他入帐,邀请他上坐,并且设宴款待。

太史慈说:“刘繇刘使君刚刚败退,士卒离心。

我准备去收降他的余部,用来帮助明公,不知道明公能否相信我?”

孙策起身拜谢道:“这正是我所希望的,

我现在与子义你定个约定:明日正午,希望子义你能回来。”

太史慈点头答应后离去。

诸将都说:“太史慈此去必不会回来了。”

孙策说:“子义是信义之士,必不会欺骗我。”众人都不相信。

第二天,孙策将竹竿立于营门,用来察看太阳的影子。

恰好到正午时分,太史慈率领一千余人到达军寨。

孙策大喜,众将皆佩服孙策的识人之明。

于是孙策聚数万之众,南下江东,安恤百姓,投靠孙策的不计其数。

江东之民,皆称呼孙策为“孙郎”。贼寇只要听闻孙郎兵至,都丧胆而走。

孙策大军每到一处,都不许一人掳掠,也不许士卒偷鸡摸狗。

百姓都很高兴,带着牛和酒到军寨劳军。

孙策用金帛财物回报百姓,顿时欢声遍野。

刘繇昔日的部曲,愿意从军的可以加入,不愿意从军的,给路费他们,让他们归农。

江南之民,无不仰颂孙策的恩德。

孙策从此兵势大盛,他迎接母亲、叔叔以及弟弟妹妹,

都回到曲阿,让弟弟孙权与周泰守卫宣城,孙策自己领兵向南攻取吴郡。

酸枣县城,林睿见曹操那边没有动静,只是让周边县城坚壁清野后。

林睿便准备将酸枣县城当作据点。

林家村的水泥产量已经跟不上了,

好在系统中出现了一种类似于罗马水泥的替代品,它不需要特别复杂的工艺,

还能用粉煤灰(煤燃烧后的烟气中收捕下来的细灰),代替罗马水泥中的火山灰。

虽然硬化速度没有烧制的现代水泥那么快,但用来慢慢加固酸枣县城的城墙也是够用了。

而且这种水泥制作工艺简单,产量不会受到限制。

其实用糯米,石灰,黄土,制成的三合土,更好用,只是糯米成本太高,

现在粮食都不够吃,哪里能奢侈到用它来建造城墙。

由于林睿提前搜刮了颍川和汝南两郡的黄巾贼,

让曹操没有足够的粮草,从而写信向袁绍求助。

袁绍派出大将颜良,率领五万大军,配合曹操,将吕布堵在了濮阳城中。

吕布每天过得焦头烂额,刘备在徐州却混得风声水起。

在刘备的刻意结交下,富商糜竺决定全力资助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