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我叫胡三(1 / 2)

杭城很大,其所处的江南省也很大,在大华统计局公布的排名中,江南省在大华十省中虽说确实还称不上是实打实的数一数二,

但各方面的指标综合起来至少也能排在中等偏上。

尤其是江南省的宜居指数,如果你硬要说江南省的的宜居水平只是高于“中等偏上”,那我会说,你有点侮辱人。

事实上,江南的宜居,一定称得上是名列前茅。

但也因为成也舒适,败也舒适,也正所谓大丈夫之志应如大江,东奔大海,终尔导致大批顶尖人才纷纷东去,前往经济与科学更加发达的临海省,以谋求更好的发展。

厉新年之前一直觉得,他的父母大概就是千千万万海漂的一份子。

一年到头都在外面做着不知道什么营生,就过年的时候回杭城团聚一下,最短的时候只回来一天,多的时候也不会超过五天。

总之,近三四年里,大概厉新年的父母一共回杭城呆了不到十天,平时最多偶尔路过杭城和厉新年一起吃个饭。

万幸,令厉新年感到些许宽慰的是每次相见无论是从气质神态,还是衣着打扮来看,至少父母在外面过的并不艰难。

归功于早年全方面的教育培养出来的独立生活以及思考的能力,再加上后来经常被网络鸡汤灌溉的强大内心,厉新年很早就有了危机意识和共情意识,

他常常思考,“长期在外打工很正常,但每个月给自己的孩子打一万块生活费算是怎么回事?”

要知道按此时的大华统计局给出的数据,目前十省范围内的劳动人口平均月收入也才刚过五千。

内心一直以来隐隐的担忧也是厉新年不愿大手大脚花钱的部分因素。

他怕这钱来路不正,也怕这钱只是短期的快钱,各方面的因素综合权衡下,他终究选择了最低调的活法。

正常上学的日子每天三餐食堂,偶尔零食,不买饮料;放假期间食堂没饭吃就去便利店挑点便当,或者去快餐店简单对付一口,偶尔也会和朋友们下下专门面向学生的经济适用型馆子,总之,厉新年的消费欲望一直很低。

转眼间,八月恍然将逝,

“吗的,终于放假了!”被疲惫袭扰的高中学子们早已无力欢呼,只能略带叹息的数着日历的寥寥几天假期。

难得开恩,可能是看见了底层学生的不易,也可能是良心未泯,更可能是校领导们也急需出门避暑,但无论如何,校方终究还是决定,给晖中准高三学子们在八月份的尾巴放整整一周的额外假期。

整整一周啊,额外啊,

啧,这可该怎么花。

奢侈!

“假期怎么安排,找个短培班?还是怎么说,要出去玩不?”

厉新年回应着朋友:“没啥事,也不想出去玩,可能还是会来学校自习一下然后打打球吧。”

八月二十七开始放假,九月三号再正式开学。

其实很多家住杭城的同学仍然会选择来学校自习——除了过年那两三天,其它任何时候学校都是对学生开放的。

事实上以整个江南省的风气,大城市的高中学生都已经习惯了自我鞭策,早上7:20开始早读,晚上21:40结束晚自习,这是平时的作息。

到了周末,学生们也不会自主开展各式各样的娱乐活动,当然,家长们也不会给他们提供各式各样娱乐的条件。

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好周末,要么在家自己学,要么去学校自己学,要么出去找别人带你学。

“就辛苦这几年。”这是所有人的一致观点。

有点反差的是,学渣厉新年几乎从来不报补习班。

他除了在极小的时候报过一些运动类的补习班之外,文化课的补习班是一点没碰。

哪怕是他的成绩一直在最后几名徘徊,但厉新年本人及其父母倒是意外的在不报补习班这方面达成一致:“知识就在那里,高中的内容其实也不算特别多,学校老师已经教的很好了,

教一遍还弄不懂的东西就去自己再多下功夫琢磨琢磨,巩固巩固;

就算请人再教一遍,该不懂的照样也懂不了一点。”

这句话的潜台词大概是:“天资有限,不可强求。”

佛系的家庭氛围养育了佛系的厉新年,

如果如今常年只有一个人的家也有资格讲“氛围”的话。

哦不对,不能这么说,毕竟姜抱山和厉倾城也还在外面过二人世界,二大于一。

佛系的厉新年的假期一般在偶尔的逛街与常态的学习中度过,如果从学习的结果角度来看,不能说是磨洋工吧,但效率多多少少肯定是欠缺的。

毕竟花了那么多时间学习,次次考试全校后五十名,这叫啥事。

尤其同一水平的竞争对手大部分主业还是体育或者艺术。

他放假期间最喜欢的状态是上午打球,中午睡一觉,下午学习学习再去打球,晚上吃个饭逛会街,再学习一会,然后回蜗居筹备第二天的打球......

总之,主线就是学习,打球,学习。

“早啊,阿年!”

“早,小胖。”

“早,小欢。”

“早,大鹏。”

......

一连串的早安问候,基情满满,男孩子之间的友情更多时候也无需拘泥于语言上的问候,一点头、一扬眉、一击掌,往往一切都尽在不言中了。

放假第一天的上午,习惯于校园生活的小伙子三三两两在篮球场上聚集,甚至可以凑出一局愉快的全场5V5。

也算是不约而同的默契吧,虽然很多人其实还是约了的。

片刻后,厉新年和球友们便一同开始了经典的“晨练”环节。

第一局,“中人之姿”厉新年还是与“排骨将军”赵小欢分在一队,球场上,这对默契铁搭档的同频程度高的就像是某经典机甲影片的双生驾驶员,负责盯防他俩的阿伟和小维直呼“防不住”“他俩像一个妈生的”。

突分!快下!空接!

厉新年与赵小欢娴熟的配合让他们的进攻频频得手,但后果是迅速迎来了强度更高的三人协防甚至四人包夹。

调整的很快。

不过厉新年和赵小欢也不是独行的双头狼,每每遭遇到的高强度紧逼,在他们眼中同样也是己方其它好兄弟的机会,虽然不是每一次都能偷梁换柱地把球送出去,还是为比分建立起了可喜的优势。

就算如此,厉新年的对手也不是甘愿“郁郁久居人下”之辈,

敌方上将大鹏利用身体优势对内线的冲击,小胖在外线毒蛇一般的投射,不断的追分,每时每刻都在给厉新年以及他的队友制造着压力。

攻守易位时的紧张与刺激感不断的压榨着小伙子们的心跳,既已愿意在放假期间来学校以打篮球为自习前的热身,自然也不会有谁是十足的等闲之辈。

在这里,每个人都各有长处,身怀绝技,能抗能打。

周末的对局与周中正常在校期间的那种“只要愿意,谁都可以”在球场上松松筋骨摸两下球的娱乐局截然不同,堪比王者对青铜。

也正如高中校园江湖上经久流传而不衰的那些经典语录:”没有来过周末的球场,就别谈什么强度。”

“你知道的,校队那帮哥们都是我的兄弟,这些家伙都强的不可思议......总之,我决定把天赋留到这个周末。”

双方交锋激烈,堪称势均力敌。

你来我往,不亦说乎。

愉悦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

酣畅淋漓的对决也总是令人意犹未尽,几次比分到达胜点之后又重新分组,稍事歇息后是一轮又一轮精彩的运动战。

每个人都在球场上尽情的挥洒着汗水,积极的拼抢,奋力的追逐,时不时还会传来几声充满着荷尔蒙碰撞的叫喊。

这也许就是高中生们对自己当下的挚爱——篮球,最好的诠释吧。

奔跑了一两个小时后,再富有活力的年轻人亦有体力不支之时,更别说其实今天来学校的主线其实是学习。

而高中学生也确实应当以学业为主,简单擦拭后更换了衣服,刚刚还在运动场上舞动着的小伙子们纷纷回到了自己的教室,稍作调整之后就很快又沉醉在题海之中。

所谓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也不过如此了。

......

赵小欢其实是学霸,他虽然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在课余生活,比如篮球,比如唱歌,比如美食,

但或许他在学习之途上真的有着异禀的天赋。

每逢考试,体型消瘦的赵小欢总是能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他在班里的成绩排名永远是在前三之列,

入学之后便连续冒尖,也让那些一开始被他那娃娃脸与细胳膊细腿组合所迷惑的人刮目相看。

优异的成绩总会给学生带来些许特权,以至于班主任老叶对赵小欢每天傍晚第一个冲出去打球,然后最后一个回教室这种行径也无可奈何,只能叫他注意影响。

不过,最可气,也是最能形成反差对比的还是小赵学霸的死党厉新年,永远是一副要死不活,不温不火的模样,全身上下可谓是找不到半分可圈可点的闪光之处。

任何事情,最多只能说是可以给他干,大部分时间的确可以勉强信任,但也请别对于“惊喜”这种事有半分的指望——没有惊吓就不错了。

“厉新年?我班上是有这么个同学。嗯,男的应该。”如果有人向厉新年的同班同学问起厉新年这个人,往往都是只能得到这么一个没有任何亮点的回复,

而事实上,也不会有人没事去问起这么一个没有任何明显亮点的人。

按理说,学霸最好的朋友往往应该是另一个学霸,但厉新年和赵小欢这俩活宝却是一点也不符合,

除了他俩在篮球之道上是真的有点热爱这一共同之处,其它兴趣爱好上确实也很难找到什么交集,

反正外人很难理解这样的友谊。

“肘子?今晚去试一下黄龙路那家新开的汉堡店!”赵小欢慢慢的悠到了厉新年的座位前,他刚结束了假期下午那短暂而漫长的学习时光。

“好吧,你先给我讲讲这五道题,完事咱们就出发。”厉新年抬头有些讶异的看了看墙上的时钟,有点不敢相信时间过得如此之快,他扬了扬手中的那些练习卷,对赵小欢说着。

整个下午也在埋头苦学的厉新年明显在学习天分上跟赵小欢比还是有点距离。

与赵小欢在绝大部分时候的游刃有余不同,厉新年往往会被一些弯弯绕绕的问题困扰,可谓是艰难阻塞。

一下午时间赵小欢的假期作业已经做的七七八八,任何难题在他面前都走不过十分钟,

而厉新年稍微遇到有含金量的问题就是十分钟起步,遇到大题基本是一筹莫展,

你这上来就真刀真枪的题目,那可还真不是他厉学渣靠自己的实力能够独立完成的,

如果没人讲解,厉新年经常连答案都看不懂。

当然,这也是大多数普通学生会经常遇见的情况。

赵小欢也从不是个敝帚自珍的人,二话不说,他立刻回座位取来自己的作业和草稿本,

随后眼神飞快的在厉新年的手指所向之处与自己的草稿本对应的区域扫视,开始逐行给厉新年分析自己的解题思路,

并随时询问厉新年在解题过程中自己的想法,然后提出改进观点。

引用一下赵小欢的说法:“教别人做题才是最佳的巩固知识点的方式。”

虽然这可能也是赵小欢内心的真实想法,但在实际印象里,赵小欢却从未主动给厉新年之外的任何同学拆解过答题思路,

偶尔面对其他同学的请教,往往赵小欢也会面带微笑,无论怎样频频点头,最后也只是以一个简单结果轻飘飘的应付了事。

剥丝抽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抽厉新年这种堪称木榆的“平庸之辈”。

又是小半小时过去,五道有一定含金量的难题在序号前标注的圈被一一擦去,此时的晚霞已经染红了大半边天,淡淡的夜幕则悄然瓜分了另一小部分。

收获满满的厉新年把学习资料塞进了抽屉里,赵小欢也意犹未尽的把自己的草稿本丢回了座位,两人相视一笑,好兄弟之间的感情也不允许说太多浮于表面的客气话,一切尽在不言中。

赵小欢很少给其他同学讲自己的家庭,但每次周末都同在学校的“留守儿童”厉新年确实心知肚明。

赵小欢的父母早年都是杭城的生意人,在经历过一场商海变故之后产生了全方面的分歧,离婚后虽未组建新的家庭,也对曾经爱情的结晶,如今骨肉的至亲赵小欢疼爱有加,

但毕竟对于仍是个孩子的赵小欢来说,自己的家庭破碎,已是不争的事实。

——赵小欢也在附近租了个房子,但他和“苦修派传人”厉新年不同,那个房子厨房客厅一应俱全,大小是厉新年那破蜗居的两三倍。

虽然正常工作日赵小欢也会老老实实的在学校食堂一日三餐,但本人在双休日时则会完完全全地暴露出他彻头彻尾的享乐主义月光族之本质。

厉新年与赵小欢两人一前一后走出了教室,结伴前往直线距文晖中学大概两公里的汉堡店,准备体验一下新店与新品的双重新鲜感。

......

汉堡这种从洋人那边流传进大华的食物一直被称之为肉食主义者的狂欢,两块烤制紧实的面包片虽说大同小异,却往往会成为一家汉堡店的终极灵魂。

而这家新开的“小鲨鱼”汉堡店则一直以筋道而不喧宾夺主的面包片闻名,面包片之间夹着的厚重肉饼则是汉堡的最核心部分,不同种类的肉饼搭配不同形式的酱汁定义出了汉堡们千奇百怪的名称。

总之,汉堡是绝大部分男孩的心头好。

厉新年和赵小欢喜欢走路去觅食,而很少选择打车,一方面是他们一致觉得,打车实属过度型消费,打一次车的钱都够平时在食堂吃一整天了。

正所谓该省省,该花花,骑车单车去酒吧,虽然他俩与学校里那些爱装逼的泡吧选手不一样,没有相关的需求,

但同样也有属于自己的“资金流动必须之地”。

另一方面则是.....

“我靠,阿欢!九点钟方向!”“还有三点钟方向......”一脸正人君子的严肃版厉新年嘴里蹦出着一个又一个的方位词,

他脸上却逐渐有点蚌不住了,难以遮掩的笑意即将绽放。

“这个有点抽象了。”

“那个不太行,这个也稍微有点欠缺。”

“这个好!”

“诶!阿年你看前面右边第三个!”

“居然还能这么搭,也太帅了。”

而赵小欢则是对厉新年的“报点”一一给予回应,时而还能给出自己的新点位。

然后两人还会在某些关键节点或恰到好处,或者实在憋不住之时,还会一齐发出爽朗的、自信的、阳光的笑声,

仿佛此时此刻他俩真的是某一对武林正派的名宿正在交流着一些对维护江湖秩序至关重要的心得体会。

夏日、傍晚、学校旁、商业区,种种因素共同交织了一副现在很流行的所谓“城市漫步”最佳场所。

周围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那些青春男女与夕阳余韵下灯火渐升的杭城构建出了一副绝妙景色,

这正是厉新年与赵小欢最为享受的时刻。

不止是他俩会四顾打望,其它结伴而行的漫步男男女女亦会因为自己发现了某个颜值出众、穿搭有品的同性或异性而由衷的高兴,

当然,他们同样也也会对自己今天成功以更美好一面示人而自我满足,自我愉悦。

无关品头论足的猥琐与下流,这只是世间人们的那种对美的追求。

如今大部分普普通通却自命不凡的年轻人们更愿意见微知著,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为镜,

他们希望能再多看看这纷繁的世界,并由此心生对美好的无限热爱。

总计三公里的路程仿佛眨眼间就到了,拐过与相接的三教路便到了与实际文晖路平行的黄龙路。

今天厉新年和赵小欢的目的地——“小鲨鱼”汉堡店就开在黄龙路172号。

黄龙路上树木繁多,与一公里外三教中心商业区的华灯初上不同,可能是更临近杭城的中心“西子湖”,

这里更多的是葱郁的生命气息,随着微风沙沙作响的叶丛与背着微光划过的不知名虫体交织出了一副静谧与美好的夏夜景象。

“黄龙路了,不远了。”两个少年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还是熟悉的街景,环境清幽的黄龙路一直以来都是一众走中高端路线的商家选址之地,

可能某些幽篁竹离的小径深处藏着一家人均消费上万的豪华私房菜,

可能某方池汤背后坐落着金砖碧瓦的仿古制酒店一晚也需要四位数起步。

但更多的其实还是临街而开的普通门店,和大城市正常商业中心的餐馆没有太大的区别,

人均消费个一百左右,也够完完全全地在这里享受一回。

请客,聚餐,相亲,正常情况下也基本都拿的出手。

没过多久,“小鲨鱼”安放在街边的那黄蓝相间的招牌已经清晰可见,“冲冲冲!”两个小伙子也发出了专属的冲锋号。

店里人不多,还未完全走进,一股海洋深处的深邃氛围感便洗礼着厉新年与赵小欢的五感进去之后点餐也无需排队,

全是抽象图案的菜单亦是“小鲨鱼”汉堡店的特色之一。

不过还好大家的祖先也是经过象形文字洗礼的存在,要读懂这些画着各种动物和数字的图案也不算什么过分的难事,

要是实在不理解,还可以问问收银台的服务员嘛......

“暗鲨”套餐,“大白鲨”套餐,这是厉新年和赵小欢分别的选择,

这俩套餐本质是两款不同部位的巨大牛肉汉堡配上相同规格的饮料与鸡肉小食,售价一样,80元每份。

“略贵。”这是他俩的鲨鱼初印象。

而每次在饮料环节,厉新年和赵小欢也是都会非常有默契的选择无糖特制款,以聊胜于无的低卡态度慰藉传统意义上“垃圾食品”对身体健康的荼毒思想。

厉新年还额外点了一份“鲨骨”小食拼盘,这玩意包含特色薯类制品与鸡肉制品,售价40元。

他准备吃完汉堡后再多给赵小欢分享一些小食,作为刚才学霸欢给他辛苦讲题的回报。

虽然赵小欢本身可能不会在意什么回报不回报,但也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和朋友之间多讲究讲究也没什么坏处。

而且他自己也确实想多尝尝这个新店的特色,毕竟来都来了,

要不是那个汉堡介绍里每一行材料的巨大份量加起来可能会非常夸张,以至于一个汉堡估计就够小鸟胃的妹子吃一整天,

厉新年估计还会再点两三个不同的堡尝尝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