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1 / 2)

暑假结束,周老师和他们几个做项目的同学一起聚餐。饭桌上,周老师问他们的做项目的感受和收获,相处了那么久,大家自然畅所欲言。酒过三巡,周老师突然问到“你们知道咱们做的这些项目是谁的么?”

大家一听,也来了兴趣,纷纷询问到“谁啊?”

周老师神秘一笑“国为”

众人惊叹,国为,世界五百强,通讯行业的龙头,众多程序员向往的天堂,自己第一次与国际大公司这么接近。随后又看向周老师,老师还真是深藏不漏,竟然能接到国为的项目。

看到众人投来崇拜的目光,周老师则是云淡风轻的表示“这没什么,我有个同学在国为工作,他们那不是缺人手么,想把一些项目分包出去,所以找了我,我又找了你们,就这么简单”

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当时哪懂“外包”的意思,但张家诚知道,知道的原因来自他以前看过的一则新闻:某个外国程序员上班啥事不干,结果代码质量最好,还被评为优秀员工,后来被发现是他把工作外包给了一个大学老师,老师又把工作分给了学生。但是,一个月四千左右的工资,还不耽误上课,这样的工作恐怕也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所以,他也没放在心上,更主要是沉迷于项目无法自拔,没空去再想其他。

周老师接着说道“大家也做了一波一年的项目了,就算过年放假还在家里继续写代码,也没歇几天,辛苦大家了”

大家纷纷表示不用,这是自己应该做的。

周老师随后说道“现在过完暑假就大四了,可以考虑实习了,现在国为有几个内推名额,通过考核的话可以去实习,如果实习顺利,将来留在里面工作也不是问题”

第二次震惊,只是比第一次沉默很多。周老师见大家不说话问到“怎么了都,哑巴了,还是那句话,去留自愿,我这报名”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也从也从震惊中恢复正常,连忙举手“老师我去”

“我也去”

“还有我老师”

周老师看大家都举起了手,说“好,回头我问问我同学,大概啥时候可以去实习,到时候你们一块去就行”

这时有人提问“老师,那去的话用穿正装么”

周老师正在喝水,摆了摆手说“不用那么正式,又不是销售,跟平常一样就行了”

这顿饭吃的很尽兴,虽然是晚上,但是周老师却给大家带来了黎明的曙光。于是,酒量不好的张家诚也喝醉了,被人搀扶着踉踉跄跄的回到了宿舍。

三天后,面试。几个人来到国为郑州分公司,负责人孙成伟对他们说“你们是周玉强介绍来的吧,跟我来吧”

能直呼周老师大名,想必这就是周老师的同学了,大家感慨果然优秀的人身边的人也很优秀。后来得知孙成伟和周老师是研究生同学,还同一个宿舍,俩人感情自然不必多说,后来周老师读博,孙成伟参加了工作,再后来就阴差阳错的又在同一座城市相遇。

来到一个会议室,孙成伟让大家落座,点完名后拿来几张卷子,说“我也不藏着掖着,有话就直说了,做完这份试卷,通过的留下,没过的走人,相信大家也跟着老周做了一年项目,做这个卷子应该很简单,但一定要认真,细心,你们几个分开坐,不要讨论,不要作弊,一个小时后我来收卷,就这样”说完就匆匆离去。

没有那么多繁杂的程序,也没有好几轮的面试,又是一份试卷决定了未来。大家分开落座,开始答题。这次的试卷比周老师的那份试卷难度大了些,需要思考和经验,张家诚做题时也想起跟着周老师做项目时周老师常说的一句话“要发散思维,你不能只局限在这个框架里面,多去想想其他的知识点,学了就肯定能用到”

周老师的话是鞭策,也是鼓励,张家诚做项目时常常想的就是这句话,现在做卷子时又想起这句话,很顺利的答完了题。

大家答完了题,也没人敢说话,没人敢乱动,就是把这当成了一次考试。过了一会,孙成伟进来,“都写完了吧,来把试卷都给我吧”他一边收试卷一边说“大家现在可以回去了,明天通知结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