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章 礼金38(1 / 2)

叔我随礼三十块钱,你给我上到账上

大早上的安排好各种事情之后,华生揣着30块钱来到了礼房,只见村里的老支书坐在一张小板凳上,在它前边儿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小桌子,上面铺了一大张红纸,现在纸上已经密密麻麻写满了人名跟钱数。

这个是总礼单,而老支书他今天的任务就是在地方写礼单上账,这礼房可是一个重要的地方,不但要管钱,还要把这些人随礼的数目跟名字写的清清楚楚,因为这随礼都不是随便随的,以后别人家有事摆酒席周杨也要去帮忙还要随礼,至于到时候回多少礼金,就要看现在的账本了,一般都是你家随多少,我到时候就给回过去多少,当然这个数数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总体来说是越来越多的,由于人数跟钱数太多人根本记不过来所以这礼单就格外重要。

老支书看了一眼花生,这时候也没有说什么,都是他看着长大的娃娃,当然知道叫什么了,他看花生只不过是觉得花生出手太大方了,现在是1995年。大家手里都没有多少闲钱,算是随礼也随不了多少。

而且花生他们家乡的习俗不像南方的一些地方,他们这里相当落后,这村里乡党间随礼都不多。这个年代普遍随礼也都是两三块钱,关系好的,也就是五块十块钱左右,亲戚倒是一般不给现钱而是买东西,比如买一些床单,被面被罩洋瓷盘子,热水壶或者是老人小孩儿的衣服,鞋子等等等等。

像华生这么一次给行三十块钱的礼金的人确实不多见,这三十块钱要是放到2020年也有许多人随礼也就是这么个数字。到了那个年代,村里乡党间关系好的一般就是1一百两百块钱的礼金,普通的同村人少的也就是三五十块。所以在他们这里想靠这种办事办大席赚钱那是不可能的

就像周杨这次办事,他所有的礼金加起来也就1万出头,周杨给父亲办大寿,那就是妥妥的赔钱行为了。

而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方,一些人靠这种办酒席的方式发家致富。记得后世花生的儿子小宝去南方一个城市打工,过年回来跟花生吹牛打屁说他在当地的工友隔上三五天就要去吃一顿酒席,这一次酒席随礼就要随他一天工资,因为这人是个木工一天也有三百来块的工资,据说他这个工友以前还是开店做生意的就是由于开店朋友太多,天天出去吃酒,结果把吃生意都吃黄了,而且还是他这个工友跟工友的媳妇儿两个人换着去吃酒席,然后店里的生意没有人打理最后就关门倒闭了,当时的华生还有些不太信的,后来就到网上去查了查,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山城跟最南边的一些农村有些人为了办酒席,什么事情都能想出来,比如过50岁生日就大摆宴席,更过分的是一些人他不是整的岁数也要摆宴席,剩余的一些理由更是可笑,像一些什么杀猪宴,猪下猪仔宴,简单粉刷一下墙就搞个装修宴等等等等那真是五花八门,让人瞠目结舌。

等华生上完了帐,老支书才缓缓的开口。

华生呀,大家日子都不好过,你可不要把这风气给带坏了,你这随礼这么多不是打大家脸吗?

听到这话,花生一阵无语,然后才开口解释道,好我的叔呀!杨子哥把后厨这一摊子事情交给我,我总不能跟一般人一样啊,总得表示表示吧,这总不能光进不出啊。

说完花生还摊了摊手,装作一副无辜的模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