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陆令_分节阅读_第170节(1 / 2)

  昨天的事情,让他想起了在苏营镇遇到的那起自杀案。就是正月初四的自杀的那个残疾儿子,他给母亲养老送终,然后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并且在门口贴上了告示,麻烦村里帮自己收拾尸首。

  王德伟也是一般,是个苦难的人。

  昨天,刘俪文没有在群里聊这个案子,大家就这样回来了。陆令等人,因为这个案子是独立参与,为了公平起见,不加分。

  这个案子,外人听着挺一般,就是吃牙疼药又喝酒,然后出了问题,人死了。办案子的这些人,却一路上都没怎么聊天,两辆车默默地回到了基地。

  其他的学员们,自然是充满了好奇,于是苗教授给大家把案子讲了讲。听完之后,所有人都不那么舒心,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总之,这反倒是让原本激昂的学员们,把情绪刹住了。

  除了这些案子,陆令还见过无数被骗的普通人,见过富二代杀人,见过……

  太多太多。

  ……

  什么叫满足阈值?

  就是产生满足的临界值。

  满足阈值越高,越难以满足;满足阈值越低,越容易满足。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满足阈值高不是一件好事,但也不全是坏处,能让你眼光更高一些。

  王德伟的满足阈值非常低,临死之前吃了一块麦乐鸡,都能有舒心的情绪。

  李浩(风雪镇杀人案里砍掉韩珊头的那位)的满足阈值非常高,日常的事情已经难以让他舒服。

  富人的满足阈值往往非常高,吃龙虾帝王蟹感觉不到快乐,这种情况,富二代尤甚。

  富人阶级,和穷人阶级,在某些情况下,根本不是两个阶级,更像是两个物种。

  有些富二代,想要的东西全都有,他对于满足的需求越来越高,有的不得不走向犯罪。年轻还好,身体激素分泌旺盛,对漂亮姑娘有着执着的追求。一旦激素开始下降,这方面需求少了,就真的麻烦了。一部分健康一点的,会追求游戏,舍得花钱,花几百万,但总归是能一定层面上得到满足。

  如果到了一定层次,对游戏、女人等等都没有了追求,一旦没有强烈的礼义廉耻观念,就很容易发展成了李浩、向晓涵那样。

  归根结底,还是父辈们从小就有求必应,让他们的满足阈值,提高到了一个远超正常值的状态。

  陆令在研究中发现,处于社会同一层次的人,比如说,二十年前,能拿到所在城市中位数工资的人,和现在能拿到中位数工资的人相比,现代人的满足阈值更高。

  原因很简单,更丰富的获取快乐的方式,让你提前获得过量的快乐,以后就更加难以获得快乐。这也是社会幸福感下降的根源之一。

  有不少人沉迷二次元,喜欢蒂法等小姐姐,或者看到抖音那些无数滤镜加成的美女,因此对现实中的姑娘没有了兴趣,或者兴致不高。

  为什么打飞机对身体不好?其实本身来说,没有什么大碍。但是,当你每天对着的,都是极品美女,都是二次元女神,你再看到自己的老婆,就没了兴致。

  年轻还好,十七八岁,激素分泌嗷嗷的,怎么都没事。40岁的人,你再试试?满足阈值太高,就真的再也没了兴致。

  除此之外,陆令研究很多被骗的人,都是满足阈值太高。他们对于几千元的工资没有兴趣,痴迷于更高的投资回报,所以才被骗。现代人进入这种骗局的,越来越多。

  陆令提出了几个主要观点。

  第一,满足阈值会随着时间不断降低,但每一次被满足,都会提高满足阈值。

  比如说,你喜欢吃肉,你今天自助餐吃得特别爽,明天再让你来吃,你就没有今天爽。但等一个月再来吃,就依然那么爽。除了饮食,“小别胜新婚”也有类似的功效。

  电影《甲方乙方》里,有个尤老板,天天龙虾象拔蚌吃腻了,后来去了穷地方俩月,鸡都吃没了,两眼放贼光。这就是因为有了长时间的不良环境。

  这里引出第二个观点。

  第二,越差劲的环境,降低满足阈值的速度越快。

  吃鸡尤老板就是代表性人物。同样的,人一旦经历严重打击,或者干脆经历战乱,只需要一个月,满足阈值就能非常低。比如说把尤老板扔到古代战乱时期,不用多,一周过去,看到小米饭都能激动得流出眼泪。

  第三,疾病和事故以及心灵洗礼,有可能降低满足阈值。比如说你遭受了生命危险,你会更加珍惜很多事。

  赌狗为什么停不下来手?他的满足阈值太高了,根本就满足不了。只要赢一次,就再也看不上工资那点收入了。满足阈值拔的太高,一时半会儿下不来。

  怎么让赌狗停下来?只能是一次生死考验等,有的人真的赔死了,沉下心来。也有的人被卖到外国,被警方救回来,然后金盆洗手……当然,更多的人,一辈子也停不下来。

  黄和毒,也是一样的。接触过,就很难收手了。

  第四,独生子女的满足阈值相对更高。

  这个好理解,受宠太厉害了。所以,不要觉得找个独生子当对象就一定好,有时候,难伺候着呢!这一点,在找对象这方面一定要注意。

  如果你找的对象,是个满足阈值很高的人,高到你难以满足,劝你还是离开,Ta是不会珍惜你的,你完全满足不了Ta。你只能在前三个月,你激素分泌旺盛的阶段能扛住,后面你就扛不住了。

  第五,富二代越容易被满足,可能越没有出息。

  富二代是最麻烦的,尤其是父亲那一辈富得太快、太容易的这种。这种孩子从小什么都不缺,这就非常麻烦了。如果父辈懂得教孩子,舍得让孩子吃苦,那就好了很多。

  我们可以发现,只要是舍得让孩子吃苦的富一代,孩子往往差不了。那些孩子要钱就给,孩子大概率是一事无成,能不闯祸,就是天大的幸运。

  这一点,针对到教育孩子这方面。有句俚语:“宠子就是杀子”,一点错没有。现在很多教育学家,都希望对孩子的要求,能“延迟满足”,还有的鹰派教育方式,从小让孩子吃更多的苦。

  不少西方的贵族学校,是真的挺苦的。而国内的大部分贵族学校,真的是……富二代联盟,老师都不敢批评孩子,这种教育方式反而不那么可取。

  简单地来说,不要过快的提高孩子的满足阈值。

  这就是涉及到了第六。

  第六,未成年期间满足阈值如果很高,成年后难以下降。

  第一条说,满足阈值会随着时间增长而下降,但未成年期间很容易定型。比如说溥仪,为啥成年后不能人道,因为未成年期间完了、定型了,可能就真的完了。

  如果翻开中国历史,会发现,几乎每个皇帝,都有龙阳之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