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陆令_分节阅读_第153节(1 / 2)

  在这里,有一个人有一定的文物鉴定能力,每次有客户来,他都能给客户的文物估个好价钱。一把民国时期的家用椅子,都能估价六十万。

  估价之后,这些人如果想把椅子卖给公司,公司就愿意要,但是这得是委托拍卖。

  然后这些人就忽悠,讲了一大堆东西,意思是自己的公司多么牛逼,大概率能把这个东西卖个好价钱。

  这个时候,“宝物”的主人自然是想通过这些人卖掉,但是他们又怕自己的宝物被骗走。

  于是,拍卖公司告诉他,并不需要拿你的宝物过来。只需要我这里全角度拍照片、然后录像、再写个鉴定报告,就能拿到拍卖会初步筛选。等准备拍卖了,再带着“宝物”直飞拍卖会所在城市就行了。

  现在唯一需要付出的,就是宝物估价的百分之一,作为前期的费用,唯一缺点就是流拍了不退拍卖费。

  一般这种时候,宝物的主人,最珍视的,就是自己手里这件宝物。

  一听这个,就觉得这家真靠谱!

  他们觉得,只要不是想要我的宝物的,就不是骗子!

  于是,签订非常专业的合同,然后交了前期费用,包括服务费、保险费等,让公司去运作。

  三个月后,再告诉客户,实在抱歉,流拍了。

  客户如果来闹,就通过专业的手段,来讲述这里面的困难,闹得凶的,退还一半的费用。

  短短的半年时间,这三个人敛财100多万。

  陆令看了看这些案子,很快地捋顺了这里面的逻辑,就一点一点地给青山讲清楚了。

  “那我明白了,这些人还是贪钱。”青山点了点头。

  “经侦的案子都和钱有关,主要还是觉得自己了不起。我觉得这应该是一种很常见的骗术了,但依然有人上当。”陆令道,“很多人,确实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接着,陆令开始给青山分析这个合同。

  参加工作这么久,陆令看的法律书也不少,在小队里的法律水平仅次于燕雨。

  这个合同的价值不是很高,大部分的条款都是网上拷贝的垃圾条款,就是增加被骗者的阅读难度的,所以只需要简单地分析一下权利义务、合法性就行了,说起来也不难。

  青山理解能力还行,这个案子也不是很难,很快就彻底看懂了,然后他开始看起了案卷里的笔录。

  ……

  陆令这边的案子,就比较复杂了。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简称非吸。

  这类案件,说起来特别简单,就是高息诱惑。

  这个罪名看似和非法集资罪不同,其实差距真不大。按照法律规定,非法集资罪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而非吸只是临时占用资金,承诺也有意图归还本息。

  但实际案件中,很多所谓的非吸案,那个利息高到几乎不可能按期归还本金,那主事者要说“我不是想非法占有,我只想让大家都赚钱”,真的是骗鬼……

  诶?

  可有时候,还就能按照非吸来算……

  传说中的P2P暴雷……

  陆令都看不懂了。

  这玩意,只要有点数学思维的人,都知道,它,怎么可能不暴雷!

  从它存在的那一刻,它就不可能不暴雷!

  但,大家就是信,这去哪说理去?

  陆令这几天,看了得有几百份笔录。

  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听说过一句话,叫六扇门内好修行。

  来经侦,看这些笔录,真的是好修行。

  每一份笔录,都意味着一个人,把自己辛苦积攒的钱,投给了骗子。

  非吸案件和非法集资案件,比骗子骗钱还快。

  这些骗子们,有的,想赚短平快的钱,许诺的利息接近年利息100%,各种返利,这种骗子只想骗短线,三五个月就跑了。

  有的骗子,想骗长线,做的理财能达到稳定的年利息6%以上,有无数的所谓专业机构背书。

  总之,这些人水平比所有银行都要高一截。

  这种,往往能坚持好几年才崩。

  被骗的人里,总有一些聪明人。

  这些聪明人,是知道骗子们会跑,但是他想进来薅羊毛,想薅一波就跑。有的还没薅,就死这里了。

  聪明人里面,有一些格外聪明的,所谓大聪明。这些人,真的薅到了羊毛,成功地从中赚取了一部分钱,还真的跑掉了。

  嗯,面对这些聪明人的,就是未来三两年内、一把更锋利的刀,总有他跑不掉的时候。

  有些笔录,看多了,脑瓜子嗡嗡的。

  在经侦当警察,几百万的案子内心毫无波澜,几个亿就如家常便饭,似乎这都不叫事!

  陆令在这里待了一个周,看了几百份笔录,都佛系了很多,真的是不佛系不行。

  他有些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