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也是清明时节60(1 / 2)

都说早清明晚十一,如此,念笙也算是顺了天意和自己的心意。

一个人回到久违的故乡,她朝思暮想的故乡,没有生她,却把最美好的童年留在田野记忆中的故乡。

孤单到极致,因为是阴天,连个陪伴念笙的影子都没有。

失魂落魄的念笙到了村口,没有选择走宽敞的大道,而是走了梦中反复出现的黄泥小道,那条绕过记忆的小河,环绕着熟悉又陌生的乡村,直通老宅的小巷。

和梦境中一样,和回忆里一样泥泞而踏实的小巷,纯朴苦笑的悲伤。小巷太过窄小,几十年过去了,它还是童年的样子。遇着雨天,依然会泥泞出坑坑洼洼的亲切感。

围绕着村庄的小河,也是雨季到来的时候,在重复的梦境,丰沛朴素的旧时光。

曾经的日子,多么快乐!

就像此刻,一只䴙䴘游弋在和天色一样阴郁的水镜中,自在欢嬉的小美好。

仿佛这个世界永远也不会有忧愁和悲伤一样,小河没老,小巷没老,岁月却是彻底老了,渐渐老成了母亲的模样。每一步走过来,都是不可言说的沧桑。

那些朴素的心灵片段,清贫出问心无愧的乡土风情,让日子如童话般美好。而今的清贫,却是命运强加给一个弱女子无处安放的孤绝和荒凉。甚至,不可言说的潦倒和绝望。

从人格层面来讲,念笙从来不是一个失信于人的人,可是当她的征信彻底被前夫用贪婪的野心和欲望毁掉之后,她俨然成为了这个病态社会的废人。毫无权利和自由可言的废人。

如此艰难而屈辱的活,何时才是个尽头呢?戴着隐形镣铐和枷锁的自由,不过是被阳光讽刺的一纸空谈罢了!

小巷被过往的车辙碾压出泥泞的坑,坑里蓄着浅淡的水,因为寂静而清澈春天的倒影。

从小村人家院墙里吹出来的桃花,粉色的花瓣轻盈点缀水洼里明亮的天色,仿佛水镜里映照的四月镜像,令人觉得销魂。

这不由得要让她念及“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句了。而今却是,人面已然归故里,桃花却是不再识故人的。

无处安放的悲戚,让她念及葬花的黛玉。桃花开在黛玉微笑里是诗,桃花落在黛玉眼里是单薄的依依,桃花葬在黛玉的泪光中是不可言说的离绪。一个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恻隐之心的女子,本身就是绝句一样的诗。

能把漫长而短暂的一生活成一首诗,是念笙最大的愿望。

蓦然回首,少时的玩伴也在岁月的潮汐里,悄然星散了。后来者的陌生炊烟,总会在不经意间,为故乡蒙上一层恍然的纱。

仿佛一切都在以倒退的方式,回放从前,却是再也回不到春光满园的幸福画卷里了。

念笙家的老宅是在小巷中间的,和小巷的主路交叉出一个丁字路转角的小路,独自的小路,大约有十五米左右长。这足以丈量,还乡的脚印拼凑的一生。

每一次回乡,念笙最想去的地方,首先是母亲的坟前,然后就是老宅,还有曾经短暂就学的学校。简朴而亲切的乡村学校旁边,就是莲花池塘和田野,一条羊肠小路链接着十多分钟的往返,惬意路边零星的野菊花。那时不知自己就是画中人,而今才知自己终是画外客。

前几年,弟弟随了父亲的心愿,把黄土盖的低矮老房子,彻底翻新成了红砖红瓦的新房,整个院子也显得亮堂了很多。

可是,念笙穿越梦境的回忆中,却还是旧时的模样。

偶尔父亲会回来小住,却也是不常住的。毕竟,他和后妈在城里还有一个相对温暖的家。

而老宅满院子的荒草和母亲种下的老桐树,仿佛是留给逝去母亲的最好陪伴。

念笙听从心的安排,在路过老宅的时候,隔着铁栅栏的大门,下意识用手机拍摄了简约的摄影作为惦念。她没有钥匙,没有必要去向父亲讨钥匙。即使她无家可归多年。此时此刻,或许这个空落的老宅才是她真正意义上的娘家。

叩门声是多余的,但是泪水却不多余。

此刻的故园,也是被阴郁的气氛笼罩着,让失魂落魄的念笙,孤单在故乡的老宅前,平添了无法言说的荒凉感。

这让念笙莫名怅惘,如果母亲还活着,该多好呀!这个世界即使遍野荒草,也不会如此苍凉了。

没有如果的如果是,每一个人的活,都是奔死而去的。未知的某一天,如何在死神敞开怀抱之前,把这个过程活得更朴实,大约就要看个人的修行了。

等念笙落落寡欢地来到母亲坟前时,发现母亲的坟茔又瘦了很多。倒是坟茔上的蒲公英饱满着寂静的守护,让念笙觉得安慰之余,深感愧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