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好冷半个春33(2 / 2)

假如陪着念笙的是柏绪,只是假如而已。念笙苦笑着虚构那近乎讽刺的快乐!再也不可能了!

“很好!”他又回复了简约的表达。

此刻,还有比这好的吗?或许这样的好,对于柏绪是别样的一课。

念笙没有再跟他说什么,他们分明到了无话可说的地步。何必假装很缠绵。念笙不喜欢装,尤其是经历了那么多心灵磨难之后。

一个连离婚证都保护不了的男人,何以谈自由和爱?答案就在风里,每一片碎屑都在暗示念笙,那不可示人的苍白,终究开出了别离的花朵。

念笙恨自己心太软,昨晚不该跟着他到D城。爱又如何?不爱又如何?

灵魂无法互补的人,只能在时间的褶皱里让爱蒙羞!

总有一些缘遇,不是朋友胜似朋友,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让人在苍茫人海里,倍感温暖。

念笙在大明湖畔没有遇到传说中的夏雨荷,却遇到了天意安排的知性老乡。如此通情达理的知性大姐,让倍感落寞的念笙在别离的阴霾里回过神来,感念神的恩赐。

确切的说,是李清照灵魂的眷顾,老天不负有心人。只是念笙托着可恼的拉杆箱,呼啦啦在如诗如画的大明湖畔也是够囧的。难得囧一回。

大明湖的风,微微冷。天公作美,天空晴朗出三月应有的明媚,容不得从阴霾里走出来的人,放牧悲伤。

她狠狠地吸着可以洗涤灵魂的空气,那是不言而喻的治愈。

不要太及时,不要太珍贵。

这让心情深度抑郁的念笙,终于舒展出自然而然的笑容,面对上苍的恩赐。唯有面对大自然的时候,念笙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和另一个自己和解,和这个残缺而美好世界和解。

念笙一个人拉着行李箱,实在太不方便了,不方便赏风景,不方便拍照,不方便让自己更轻松的寻找诗意的所在。尤其是遇着石头铺就的曲径和石头台阶,以及诗意的回廊。真真是令人郁闷!

而这所有的不方便,她不由得要在内心迁怒于柏绪日理万机的忙。

以至于遇着曲折的台阶,把行李箱拎来拎去,累得她胳膊酸沉。索性她只是在北门口的湖畔晃悠了一会儿,就没了信心去东边的桥上看风景了。

那座桥好诗意的,此刻正是杨柳返青的如烟时节,柳色掩映的桥色,自有别样的韵致令人神往。或许的,宋时复刻的漫时光。而此刻,在念笙眼里却是有着断桥的悲茫感。

原本路痴的念笙,是要坐旅游观光车,围湖游览一圈的。可是看了大明湖的整体布局图,才恍然若失的发现,原来李清照纪念馆竟然不在大明湖畔。

柏绪不曾说,念笙不曾问,简直要阴差阳错了。

一个人的大明湖,对怀揣赤忱来寻找诗意的念笙来说,只能是如辞海遗珠般,寄望接下来的荷花从污泥里探出头来,听风读雨了。念笙分明等不到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风轻雨柔了。

在念笙的心灵幕布上,大明湖和李清照纪念馆最好的季节,莫过于适合怀旧的秋天了。尤其是深谙易安词味和精魂的念笙,追寻着那近乎绝美的残凉之深喻,终究是需要落叶铺衬,才能抵达一代词人孤绝而清雅的爱与忧伤。

而春天的造访,对于婉约的表达,多半是清越而灵动的悄时光。曾经的宋时烟雨中,该是怎得一个蓦然回首,且把青梅嗅的葱茏妙美回放。

这是适合花季少女来踏春寻找李清照早起词风的好时节,青春妙龄的女子在大明湖畔的一颦一笑皆是诗意的呈现。

然而这个略显晦暗的春天,济南的春天,于饱经沧桑的念笙来说,不过是置身画中,却无法点亮画框的怆然罢了。

刚刚从昨夜被遗弃的空寂中,逃脱出来的念笙,还没有彻底回过神来,和另一个婉约的自己和解。大明湖畔盎然的春色,于她那充满忧伤的眼神儿多么不协调。

三月,阳光明媚的三月,本不该是伤情的季节。这样的眼神,只应在繁花落幕时才有的。只道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好冷半个春!

而今早春的花儿开得正闹,清风尚识趣,不舍得悄然苏醒的花儿喊疼。念笙也是不忍心用莫名的叹息去面对大明湖畔的春之盛宴。假如柏绪在身边,或许那些亭台轩榭旁的花,会开得更诗意一些吧!不被允许的假如里,她们分明是说了尽了别离,多余的渴望抵不过一声叹息,强加给大明湖水的颤栗。这就是命运!

在大明湖边听风读波光的念笙,下意识用手机百度查询李清照纪念馆的确切位置。倘若离这里太远,岂不是要耗费大半日的时间去奔赴一个人的冒险。

关键是含静姐姐在青岛那边已然等得急不可耐。几次打电话过来,让她早些买了去青岛的车票,给出确切的时间点,那样方便大姐在哪里接应她。

但是念笙铁了心要去李清照纪念馆,绝对是不到黄河不死心的节奏。

作为这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新心愿单上的重中之重,她宁愿在济南多逗留一日,也要和李清照的灵魂面对面,寻觅片刻婉约到骨子里的清雅。

可是念笙在大明湖的标示图上,始终找不到李清照纪念馆的位置所在。

当她拖着呼啦啦的行李箱,穿过仿宋的古典回廊和亭子,来到一个游船售票点询问那个胖嘟嘟的年轻女售票员,李清照纪念馆的具体位置时,另一个女人恰巧在打探游船的航程是否通过趵突泉。

原来,李清照纪念馆就在趵突泉风景区内。

她们不谋而合的心愿,让两个素未谋面的人,有了共同的方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