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给于谦出个难题(1 / 2)

朱景泰想到很多可能,唯一就是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可能,张太皇太后会把他放在西安。

自洪武之后,大明各地藩王就已经定型,随后大多数王都是奉藩京师,当然还有赖着不走的。

比如那个被烤死的朱高煦,他就被永乐帝分到青州就藩,但是这个家伙不去,因为他还想着当太子。

而朱祁钰本身就是奉藩京师,因为大明的藩王实在是太多了,虽然经过永乐皇帝的削藩,但是如今的江南七省藩王还拥兵自重。

把他分出去,朱祁镇不愿意让他当一个地方的土皇帝,而把朱祁钰放在北京,那么多科道言官盯着。

朱祁钰真是活得不如孙子。

自仁宗开始,大明的科道言官就开始展示他们的强大实力,仁宗只是宠幸一下妃子。

然后就被科道言官给弹劾了,就算仁宗脾气好,也受不了这样无理取闹,就下旨打了那个科道言官一顿。

然后那个科道言官反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把这件事情当成自己清流,不畏皇权,敢于谏言的标志。

可想而知,在北京的藩王,真是过得不如狗,一有点违法乱纪的事情,就要被弹劾。

而那些朝廷高官的孩子却拿着大批的贿赂,过着滋润无比的生活,就算是当今的三杨,也不干净。

他们依旧会贪腐,还有他们的儿子。

这些人还没有地方的藩王干净,而里面也有一个异类,朱景泰答应白如曦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个异类。

那就是于谦,在《神武大明》的世界里,于谦就是官场线的男主角。

他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而神武大明里,不禁保留了于谦的个性,还给他一身强悍的实力。

于谦虽然是儒道大宗师,和三杨有些一样,但是他还是一位兵道大宗师,儒家和兵家共修。

儒家就是修炼浩然之气,而如今修儒道者多,但是修出浩然之气的人少,大多数人修出的都是文气。

所以他们都自称文道大宗师,而于谦不一样,他修的是正统的浩然之气,以及还有兵家的军阵之法。

可谓是能文能武,文武双全,天资之高,旷古绝今,比之古人也不逊色,如此修为。

怪不得能在北京保卫战中大败也先,不过于谦的技能设计其实大多时候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在官场线里,战斗较少,就像是一场电影一样。

而神武大明里,于谦和各地藩王的关系都不错,在剧情里,于谦巡视山西回来。

连瓶醋都没有给王振带,搞得王振大怒,然后就是一个个藩王轮番警告,你动谁都可以,就是不能动他。

而后来朱祁镇动于谦时,藩王也求情了,不过那个时候的朱祁镇已经今非昔比,京师军队经过战争洗礼。

根本就不害怕那些藩王,所以才有了于谦的死亡。

这也就是朱祁镇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原因,后来的他根本就没有把臣子的命当一回事。

而朱景泰的计划就是要让于谦知道,白莲教的事情,一向为国为民的于谦肯定不会放任江南世家残害平民百姓。

哪怕他们信奉白莲教,这都不是问题,太宗永乐皇帝曾经评价过于谦,他爱的不是朱家,而是天下。

这样一个臣子,如果在地方,可开宗立祠,万民敬仰,如果在皇帝眼中,那就注定不得好死。

身处封建剥削时代,皇帝注定是要剥削人民,而登上大位的,他们和人民是不可调节的两部分矛盾。

如果想在皇帝眼中夺取一些百姓的利益,那就别想了,皇帝基本上是不会同意的。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而朱景泰就是想要让于谦于大人,和文王斗一斗,文王是江湖线的一个重要boss,他涉及一个重要的篇章,那就是康安矿业的百姓。

文王和江南世家交好,而江南世家和文王也是有合作的,而白莲教的那些信徒,文王也是花了一些代价,把他们给全部收容了。

文王身为一个有野心的藩王,他如果想要起兵造反,就需要大量的钱财和武器。

这两样的来源无非只有矿产和生意,不然根本就没有办法获得。

而有一个巨大的矿坑就在江南地带,这个矿坑,盛产金,和铁,是起兵造反的不二选择,而文王和江南世家交好的样原因也是因为这个矿坑的存在。

在《神武大明》的故事发展中,江南世家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他们有钱。天下财富有二成在他们手上,出入规格,皆是豪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