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不讲道义33(1 / 2)

“刘大人啊,你事情繁忙,要主持陈州大局,我随便逛逛,就不劳烦你了。让许默陪着我就行了。”魏良卿吃完饭,拿着耳挖勺剔牙,随口说道。

刘崇咧嘴,要说起来,许默才是真正做事的那个,他真的不忙。

“宁国公,您大老远来了,下官理当尽地主之谊,要不然别人会说我不懂礼数,不尊国公。”

魏良卿摆手,“哪有那么多说道,就这么办吧。”

说着,他就站起身,直往外面走,谭七爷冲着许默笑了笑,“许令史,您先请。”

许默无奈,也没法和刘崇说什么,就匆匆追上了魏良卿,谭七在后面跟着,从二堂出来。

魏良卿就随口道:“许默,能不能找个地方,咱们仔细谈谈生意的事情?”

许默连忙点头,将魏良卿请到了户房。

落座之后,许默沉吟了少许,这才道:“宁国公,卑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个虽然是生意,却未必有的赚,真正的要义在于活百姓。”

魏良卿沉默了少许,笑道:“讲吧,我要听仔细的。”

许默立刻侃侃而谈,不就是开矿挖煤的那点事,真的难不住他。许默所说的煤矿,位于汝州附近的,正是后世很著名的平顶山煤矿,这里储量丰富,开采条件也极好……尤其关键,还能通过汝河和颍河,水路运输,成本大大降低。

“宁国公清楚,放在平时,采煤十分劳累,且运输困难,价格又不高,着实没什么赚头儿。但是在当下,如果能做好了,却是可以利国利民,好处多多。”

“你说说看。”

“其一,北方旱灾,百姓流离失所,不光缺吃的,也缺少烧的,此时煤价比平时稍贵。又因为遍地流民,募工的成本又下来不少,两头一算,就有利可图。驱使流民开采煤矿,可以减少流民动乱,也给他们一个活路。有了充裕的煤炭,甚至可以卖给各处,换取些粮食。有了粮食,又能救济更多灾民。如此一来,最大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魏良卿又仔细听听,随后看向谭七。

“七太保,你办了这么多年差事,就说说许令史的法子怎么样?”

谭七嘿嘿一笑,“国公爷抬举老七了,俺是个俗人,不懂什么。只是听许令史说的明白透彻,比起那些皮里阳秋的文人可强多了。”

魏良卿抚掌,“没错,就是这话,看来我是必须要把许令史推荐给叔父了,你不答应也不行!”

魏良卿盯着许默,笑道:“说吧,你想要个什么官,我给你想法子。”

许默很是平静,说实话,他挺喜欢和魏良卿这种人打交道的,不累!

你给我做事,我给你好处。

明码标价,公平交易。

相反,和文人之间,你来我往,不光要做事,还要顾及面子里子,不停投入,不见回报……刘县令,别误会,没说你啊!

“宁国公,你先别急,容我把事情说完了……我不知道国公是怎么打算的?但我清楚,如果只是靠着一道命令下去,让各地采煤赈灾,此事必定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

“是吗?”

许默道:“国公请想,采煤非常劳累,灾民本就奄奄一息,如果强行驱赶他们去矿场,只怕还没干活,就要死伤无数。再有,煤采出来了,如何运销,这又是一个挺大的麻烦。没有仔细的规划,又会让奸人得利,百姓受害,罪名却落到了宁国公的头上。”

魏良卿眉头紧皱,搓着手道:“奶奶的,你说得对!现在朝堂的事情就这样,叔父那边费心费力,东林邪党在后面添乱,又让叔父背负骂名,简直可恶!”

魏良卿恶狠狠道:“那你说,要怎么办才能妥当?”

许默笑道:“宁国公,要想让灾民干活,就要先给他们恢复身体。总要吃个一半月的厚粥,等真正干活,就要吃干的,还要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皇帝还不差饿兵,这也是属下在陈州赈灾的心得。如果让各地全都拿厚粥赈灾,只怕命令好下,能做到的的地方不多。所以卑职以为,能不能成立一个矿务局?”

“什么意思?”

“就是仿效织造局,有了这个名头在,就可以招募矿工,采购船只,购买煤矿,联络商路……这样做事也方便一些。”

魏良卿颇为惊异,他喃喃道:“这么说,让我管这个矿务局,救灾济民,顺便还能赚点零花钱……老七,你说我把这事办成了,谁还敢小瞧我宁国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