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打狗棍(求追读)(1 / 2)

刘崇脸色非常难看,刚收一个徒弟就给自己惹这么大的祸,他死的心都有了。早知道小吏眼窝子浅,做事不靠谱,根本就不该收。

自己这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了。

“许默,你知不知道,随便带流民进城,万一出了差错,你我的脑袋都保不住!”

“知道。”

许默很干脆回答,如果能带进城池,何至于这么长时间,都是在东门外安置!事实上,所有州城府县都对流民严防死守,丝毫不敢怠慢。

尤其是成千上万的流民,一旦进城。里面只要混入一两个胆大包天的,登高一呼,立刻城池易手,血流成河。

任何地方官吏,都不敢冒这个险。

“许默,你听好了,即便没人闹事,也会有人据此弹劾,说我轻浮孟浪,不足以牧守一方。因为借粮的事情,我已经得罪了陈州士绅,他们肯定会落井下石的。我好心收你为徒,你就是如此回报我吗?”

刘崇怒火中烧,恶狠狠瞪着许默。

他满心怒火,却又不敢大声咆哮,生怕那些流民听到,一怒之下,冲过来就麻烦了。

这位能出城看望灾民,也能为灾民做主,但是失去了城墙庇护,没有了最后的安乐窝,直面灾民,他还没有这个胆气。

毕竟城外乱了,还能逃进城里,现在城里也乱了,他逃到县衙门吗?

说到底,这位还是有点叶公好龙,士大夫和老百姓,到底不是一路人,心怀百姓可以,但是真正和百姓打成一片,那可不行。

许默很容易看透了刘崇的心思,从容道:“恩师,弟子不敢陷害您。我和张芳纯说这些人都是义民。”

“自欺欺人!”刘崇毫不客气道:“你这话只能糊弄寻常人,若是上面查问下来,肯定糊弄不过去的。”

“所以才需要恩师帮忙,赶快把他们编入壮班,充作民兵啊!”许默理所当然道。

“什么?”刘崇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许默又道:“恩师,收编灾民,这也是赈灾的办法之一。成为民兵之后,别说进城了,他们的职责就是戍守城池啊!谁还能挑出毛病?”

“啊!”刘崇恍然,还能这么玩?

知县大人明显脑子有点不够用了,他算不上书呆子,但是考中进士之后,立刻出任知县,虽说很努力提升政务水平了,但距离真正熟悉官场套路的老油条,还有相当距离。

“许默,你这个办法行吗?”

“行……但需要恩师抓紧时间。”许默道。

“什么意思?”刘崇不解。

“就是要抢在那些人上告之前,把公文送去府衙,这样一来,就万无一失了。”许默冷静说道。

刘崇想了想,并没有发现明显的漏洞。

“徐先生,你看此事怎么办?”

刘崇向徐师爷讨教。

徐师爷略微思忖,就笑道:“东翁,辽东战事损失惨重,各地军户难以支持,招募乡勇民壮,情理之中。我朝虽然不似大宋,一遇灾难,便大肆招募厢军。但从灾民之中,选拔青壮,也是理所当然。当年阳明公在江西的时候,就是招纳灾民和土匪,整编成民兵。还靠着这一支民兵平定宁王叛乱,安定社稷!”

“哦!阳明公做过?”刘崇的心顿时放下了大半,脸上也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阳明公立德立言立功,堪称我朝圣人,他的做法不会有错的。”

说到这里,刘崇终于松了口气,对许默道:“你有急智,这是好事,但总要先知会为师一声,不然你想吓死我啊?”

许默忙躬身道:“弟子听说有人背信弃义,全然忘了和恩师的承诺,一怒之下,就想给他个教训,没有想那么多。还望恩师宽宏大度,原谅弟子年轻鲁莽。”

旁边的徐师爷笑道:“东翁,少年热血,没有这一股子冲劲儿,面对铁板一块,水泼不进的陈州,东翁莫非要徒呼奈何吗?”

刘崇终于点头,“先生说得没错……咱们赶快回衙门,我要给府里撰写公文。先生还要你帮我斟酌词句才是。”

徐师爷欣然答应,刘崇又道:“许默,这里的事情就交给你了,记好了,别再给我惹祸!”

许默躬身答应,目送刘崇匆匆而去。

等他走远了,许默才迈步返回流民中间,周节就迎了上来,不由得惊喜道:“许司户,有什么好事?”

“好事?”

许默怔了一下,原来他的嘴角竟然不自觉上翘,笑容止不住,居然让周节给看出来了!

“没什么。看看还有没有不愿借粮,或者借粮数目不足的,告诉大家伙,咱们去下一家!”

周节急忙点头,可又迟疑了,“许司户,咱们在张家闹出来的动静可不小,其他人怕是已经知道了,万一他们跑了,那可如何是好?”

返回